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752人
圖 新聞投稿
2014-12-02
2014第一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 以全球視野關照當代華文創作
圖
圖
圖

【公共事務中心羅雅璿報導】全球掀起華語學習熱,這是否代表華文創作也有「國際化」的可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11月22至23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2014第一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六個專題分別邀請到宋澤萊、格非、楊牧等知名作家現身說法,同時發表12篇學術論文,透過作家和評論者的對話,一同展望當代華文文學的意義與價值。

這次論壇由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和國家圖書館合作,設有六個作家專題,分別請到兩岸知名作家宋澤萊、格非、張錯、陳列、張大春和楊牧,讓兩位學者同時發表相關論文。另外,也舉辦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匯集文壇和學界權威,吸引近300位民眾參加。

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是全球第一個整合各地區華文作家、華文創作及華文文學研究的平臺,今年3月剛舉行揭牌儀式。成立至今已陸續舉辦五場文學高峰講座,邀請作家張錯、席慕蓉、白先勇等暢談個人的創作理念。

師大副校長吳正己在開幕式時表示,「華語」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主流語言,而師大作為全臺華語教學的指標學校,除了成立國語教學中心,更將教育部「五年500億」的部分經費投入華文創作。

「今年,表藝所和國文系分別聘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和莫言為講座教授,足見師大對華文寫作的重視。」吳副校長說。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這次是第三次和師大合作,前三次都是舉辦「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學術研討會,「國家圖書館成立專門的『漢學研究中心』,並在海外設有12個漢學研究單位,致力於國內外學術交流與臺灣文化的推廣。」曾館長認為,正是這種對學術一致的努力,促成這次合作的契機。

全球化時代來臨,身兼華文「寫作者」和「讀者」兩種身分的我們,該以何種態度因應?中央研究院院士暨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李歐梵以「全球化與華文寫作」為題發表,認為「全球化」現象因為「資本主義的商業化」,忽略了文化和其內部的文學,「全球化影響所及,世界的閱讀習慣也正在改變,文學成了消費品。」

李院士勉勵同為華文書寫者的在座聽眾,面對華文寫作的複雜性,要回歸寫作本身,「臺灣因為處於一個既邊緣又中心的位置,更有義務做個『嚴肅的全球化讀者』。不只研究臺灣作家,更要真正擁抱全球各地的華文寫作者。」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