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領域、跨專業將成為未來趨勢,跨界Crossover 國際人才培育趨勢講座暨工作坊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及設計師來台進行講座,分享原創精神,激發創意,與喜愛設計的學生及民眾,分享獨到的設計觀察與經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透過這次活動,期望能跨系所、跨領域、跨國界的知識交換與融合,集結海內外創意菁英師資及資源,跨領域人才共同學習,兼重理論與實踐。
11月22日舉行的講座中,邀請美國知名Designing for software設計師Ritwik Dey 先生及Ronnie Ting女士與參與學員分享互動式設計及產品設計與廣告設計之間的差異,從本身經驗的解說讓學員更清楚未來畢業後的方向。
國際著名策展人Annie Ivanova女士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東方設計,探討東方人的設計與文化之間的微妙關係及原有之設計再重新設計的可能性。
青年創業家張博翔先生,解剖自已針對設計的創業經驗,決定創業的原因,公司營運模式,在創立自有品牌與代客戶設計產品之間的取捨,都是學員日後自行創業的借鏡。
會後,學員均對不同講者提出各種問題進行咨詢,雙方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及交流,分享自身設計經驗、工作經驗更甚於對大環境的看法。
11月23日舉行「發現公館商圈符號』工作坊,探訪公館商圈特色、市政建設發展、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等,讓一般學生與市民對公館區特色街區作一全面性的認識、了解,啟發對於在地文化與生活型態的關注,提升對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的敏銳觀察能力,進而共同打造一個充滿創意空間。啟發學生於對在地文化與生活型態的關注,將設計思考與觀察創新概念,融入生活,應用生活。
授課教師許和捷教授期許參與活動學員能設定主要對象及引人注目的主題、廣泛搜尋公館,上傳影像並提出有趣的概念,組員們共同開發新主題發想。
後續有學員觀察到「單車騎士」主題,在公館商圈的單車騎士人數很多,而我們發現這些騎士在騎乘時,因為心中有一個前往的目的地,這種感覺會呈現在騎士的姿勢上,讓他們有一種特別的模樣。另外一個發現是,台北市的單車道規劃其實不是很好,造成行人、單車、汽機車爭道的現象,常會看到單車在馬路上夾縫求生存的景象」。
還有學員觀察到主題「人來瘋」,透過觀察公館商圈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將最自然真實的街景用手機記錄下來。也有主題「公館循根」,走走停停,我們循著線的軌跡行走,發現歲月的痕跡依然存在城市的小巷裡。偶然的相遇,延續了古今世間情。
資料來源:設計學系文化創藝產學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