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環境教育增能工作坊 NEERC Regional Capacity Building Workshop
EE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Future Earth’ –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cietal Changes
自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以來,全球有關永續發展之研究議題、教育、及行動努力從未間斷;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環境與政治經濟之快速變遷及擴張,國際上對地球環境是否得以永續發展之關切與急迫性更甚。201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議二十年會議(Rio+20),再次呼籲以具體知識與行動策略,尋求地球之永續發展,其宣言名為 《我們想望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同時,國際科學聯合會(ISCU)及全球變遷主要科研組織IGBP,ISSC, WMO, IHDP 等共同召集「全球永續」研究聯盟(Global Sustainability Alliance)重組二十年來相關科研計畫,共同組成「未來地球」(Future Earth)計畫,在未來十年推動相關跨領域研究及知識能力建構。2013年五月國際全球變遷人文社會研究組織(IHDP)科學委員會在臺灣召開,更提出呼籲應深化理解地球之動態及有限性(within boundary),普及認識全球發展之相互依賴及責任感、並建構地方社會邁向永續地球之知識學習、典範轉移、公民參與及能力建構。目前「未來地球」已成為國際科學會(ICSU) 未來十年最重要之推動計畫之一,我國科技部自然司永續發展學門亦自本年度起以「未來地球」作為徵求104年度整合型研究計畫之主軸。
環境教育之發展以培養環境公民、增進環境理解、建構解決問題能力、促進永續發展為目標;臺灣之發展與全球相倚甚深,應加強增進此新興領域之探討,並經由環境教育之傳播與學習,奠立公民對「未來地球」及「未來臺灣」發展之知識與能力。本計畫特別邀請國際「未來地球」科學委員會委員Prof. Heinz Gutscher (瑞士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士及院長、蘇黎世大學環境心理學教授)、「未來地球」參與組織KLSC- Knowledge, Societal Change Alliance 「知識、學習與社會改變」聯盟主席Prof. Ilan Chabay (德國波次坦永續科學卓越研究中心教授) 前來講授在「未來地球」脈絡下環境教育之發展,以及如何經由知識、學習及社會參與,促進社會改變、邁向永續未來。歡迎參與、共同研討。
時間:民國103年11月26日(三)9:00-16:3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 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保署北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
協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綠色大學推動委員會
議程
2014年11月26日 (週三)
時間Time | 主題Agenda | 講者Chair/ Speaker |
8:30 – 9:00 | Registration 報到 | |
9:00 - 9:10 | Opening Remarks 開幕 致歡迎詞 | 葉欣誠副署長 |
9:10 - 10:10 | 導論Introduction: (1) An Educational Agenda For Meeting The Complex Challenges of Sustainability 迎向永續發展複雜挑戰的教育議題 (2) Future Earth outline and update 「未來地球」綱要及當前發展 | Prof. Ilan Chabay Prof. Heinz Gutscher |
10:10 - 10:30 | Tea break | |
10:30 - 11:15 | 專題演講(1) Managing Large Scale Behavior Change – Approaches from a micro-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引導大尺度行為改變:微觀社會學之觀點與取徑 | Prof. Heinz Gutscher |
11:15 - 12:00 | 專題演講(2) The 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cietal 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Future Earth 在「未來地球」脈絡下之「知識、學習與社會改變」國際計畫 | Prof. Ilan Chabay |
12:00 - 13:30 | Lunch break | |
13:30 - 14:30 | 座談主題1. Forum 1: How to connect the Future Earth agenda wit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SD-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如何與「未來地球」議程接軌? | Panelists: Ilan Chabay, Tzu-Chiao Chang, Ming-Yang Hsu |
14:30 -15:30 | 座談主題2 Forum 2: How to engage stakeholders to make a pathway toward sustainable futures? 如何與權益相關者共同鋪設邁向永續未來之進程? Co-design and Co- production on knowledge and actions. 知識與行動的「共同設計」與「共同產出」 Regional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ocietal learning 社會學習的區與資源與機會 | Panelists: Heinz Gutscher Huei-Min Tsai Prof. Ju Chou |
15:30 - 16:00 | Tea break | |
16:00- 16:30 | 綜合討論與結論Conclusions |
邀請講座
Professor Heinz Gutscher
Heinz Gutscher為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 ,UZH)的名譽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性影響(social influence)的形成、方法與結構、永續發展議題中的社會心理學面向、風險認知、風險溝通、變革管理、大尺度的社會干預與社會運動,以及能源、新科技使用的社會心理學方法。
Heinz Gutscher投入社會心理學,以及環境與永續科學研究領域已超過二十年,現任瑞士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士及院長,同時也是瑞士ProClim(瑞士全球與氣候變遷論壇)的主席,ProClim位於瑞士科學院(SCNAT),為瑞士關心全球變遷的重要單位。自2013年Heinz Gutscher開始擔任瑞士科學院「瑞士生物多樣性論壇」科學指導委員會的成員。
http://www.futureearth.org/science-committee
Professor Ilan Chabay
Ilan Chabay 教授為德國波茨坦「永續科學卓越研究所」(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 IASS)教授暨資深研究員、德國司圖加特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暨資深研究員,同時在亥姆霍茲聯盟(Helmholtz Alliance)研究未來能源基礎建設的永續發展和社會兼容性(Helmholtz Alliance on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Compatibility of Future Energy Infrastructure)
在IASS,Chabay教授與其他個人或團體合作,執行為數眾多的永續發展全球計畫、以及大氣與永續發展互作用之研究社群。他跨越學科間的籓籬,跨領域合作研究「知識、學習和行為」與社會的改變,及應用於如何與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和資源分配等產生關連性。他並擔任「未來地球」(Future Earth )科學委員會,推動成立引導未來十年的永續發展學習計畫(2012 – 2022)「知識、學習與社會改變」計畫(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cietal Change, KLSC) 研究聯盟,擔任聯盟主席。目前他正在發展一系列的模擬和詮釋方法以邁向永續未來,同時領導一個研究小組,針對一個美國「永續地景治理知識系統」做使用者介面、學習系統和參與過程等方面的研究。
2012年Chapbay教授獲頒瑞士科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榮譽院士,他曾在2006至 2011 年間,分別在查爾姆斯理工大學以及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化學系、應用資訊科技系和社會學系擔任「永續發展之大眾學習和科學理解」領域的Erna & Victor Hasselblad主席。在此之前,他也在美國國家標準局與技術研究院研究雷射光譜學、在美國舊金山科學探索館(Exploratorium)擔任副館長、在史丹佛大學擔任顧問教授。他在矽谷創立了一間獨特的公司,為全世界230多家博物館設計科學學習經驗,包括尼士尼未來世界、倫敦科學博物館、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博物館機構和智利聖地牙哥的Mirador等。是兼具科學家與科普教育家之學者,並熱心於永續教育及環境教育。
Chapbay 教授曾於2012及2013兩年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中央研究院邀請來臺參與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人文科學面向會議,與臺師大有深刻交流情誼,將擔任本計畫顧問,為「北部環境教育區域中心」與臺灣環境教育之提供全球最新發展知識,並協助臺灣與國際永續科學及環境教育之發展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機會;也承諾將「北部環境教育區域中心」納入國際KLSC 聯盟成員,共同建立專業增能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