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楊玉嬿/顏如玉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11月14日邀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主任李道明教授演講「紀錄片研究方法與倫理」,簡單解說紀錄片形式,並探討拍攝紀錄片要注意的倫理問題。
主持人臺文系助理教授曾秀萍說,紀錄片是很重要的領域,創作者很多,但是研究者不多,鼓勵系上同學可以投入研究。
李教授表示,如果將紀錄片類比成文學,就好比散文,有抒情也有敘事風格。最近臺灣流行「療癒系」的紀錄片,能安慰心靈、鼓勵觀眾,如《拔一條河》,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但是他認為,觀眾容易被打動,行動力卻不高,十分可惜。
李教授說明,紀錄片相關領域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比較常以訪問的方式製作。而類似報導文學的紀錄片,若缺乏數據證明或是科學調查,會缺乏說服力,只有情感上的訴求。
紀錄片不像劇情片,主角不是演員,而是真實的人,因此拍攝時要注意倫理問題。李教授以法國紀錄片「山村猶有讀書聲」為例,票房很高,片中的主角要求票房分紅,卻在法律上敗訴。因為法院認為,若主角得到金錢利益,以後紀錄片中的主角就好比演員,表現成為表演,無法呈現真實。雖然在法律上被拍者無法獲得酬勞,但在倫理上卻有瑕疵,是需要省思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