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大圖文傳播系王希俊教授、科學教育研究所張俊彥教授、通識中心王銀國副教授、葉孟宛副教授等四位教師,以科技部計畫研發成果「科學成就之旅」獲得102年度「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角逐此獎項之門檻為科技部計畫單項研發成果授權產業界之累積授權金需達到100萬元,本年度有二、三十件達到門檻角逐,再依其貢獻度評定九件得獎,並另各頒15萬元獎金及獎座。臺師大此次為首度獲獎,也是國科會科教處歷年計畫成果首次獲得此獎項。近年臺師大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及研發成果技轉授權,能獲此獎可見師大產學合作績效亦已躋身國內大學頂尖之列。國科會自92年設立「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11年來,總共僅頒發49件,過去獲獎者,有多位中研院院士,及現任臺大正、副校長皆分別名列其中;由於部分獲獎之技術移轉案和授權廠商簽有商業保密協定,故此獎項之頒發一向比較低調,但仍是國科會計畫成果對國家社會與產業發展的傑出具體貢獻之最高肯定。
「科學成就之旅」緣起與授權 – 2009 年適逢國科會成立五十周年,並遴選出「五十科學成就」之五十件國科會補助重大學術研究成果;及辦理「五十科學之旅」,藉由活動參與讓國人能了解國科會的學術發展現況。為將此重大成就與活動作記錄,臺師大張國恩副校長(現為校長)召集師大圖文傳播系、科學教育中心及通識教育中心等不同專長教師組成跨領域團隊,申請執行國科會計畫,以國科會遴選的50 項「科學成就」為主要內容,輔以「五十科學之旅」之活動,由臺師大監製「科學成就之旅」共13 集科普電視節目,其中分為「工程科技」、「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等四領域,各由一位教授全程監製,修訂完整之腳本,訂定審查機制並與審查委員來回多次討論,以確保「科學成就之旅」影片之故事敘述與畫面風格能夠一致與流暢,達到最佳品質,於東森57 財經臺播出後,各方要求影片授權不斷,並與臺師大完成簽約。為提供更專業之出版發行及行銷服務,2010 年起授權發行「科學成就之旅」公播版及家用版DVD 光碟與加值教材。此計畫亦精選其中四集製作英語版本,讓國外也了解我國之傑出科學成就,2011 年授權於美國及馬來西亞地區播放。總計至目前為止,臺師大共簽訂十三項授權合約,累計授權金超過100萬元。
與教學課程結合,向下扎根 –「科學成就之旅」影片之素材為國科會五十年來學術研究之精華,故在規畫之初,執行團隊成員以過去執行國科會數位典藏創意加值計畫之經驗,研判「科學成就之旅」影片除於電視頻道播出外,並具後續教育加值應用的獨特價值。故本計畫發揮臺灣師大科學教育特色,確立「科學成就之旅」影片將與中小學課程結合,方能發揮最大影響力;應用創新模式於影片腳本撰寫與審查階段時,邀請中小學教師共同參與,確保未來此影片內容能與教學相結合,以將具本土特色之科學成果向下紮根。另本計畫於2010 年暑期舉辦「科學成就之旅教案設計競賽」,徵求中小學老師設計以影片內容融入教學的教案,共有來自臺灣各地之一百餘件作品參賽,邀請各教學領域專長的評審,歷經初審、複審、決選及試教等四階段評選作業,選出獲獎作品9件,並於2010 年10 月舉行頒獎典禮。教案編撰首獎得主洪國峻老師所服務的南投潭南國小,恰巧鄰近「科學成就之旅」其中一集影片「遺失中的古臺灣」的拍攝現場,校內學生也以布農族原住民為主,這樣的主題融入教學,對於學生建立自我文化認同及學校課程內容發展,有特殊意義,更代表「科學成就之旅」影片中的臺灣特色科普教育的普及與實用價值,現已在臺灣各地區、各級學校及各族群中逐步扎根。後再透過授權國內主要教育出版集團,進行「科學成就之旅」影片內容改作,融入所編的中小學課程輔助教材中,將臺灣傑出科學家奮鬥、感人的故事,透過教育向下扎根,並能感動學生,除了希望引起對科學的興趣外,對未來選擇以投入科學研究為一生志業的學生,會有更深刻的認知與清楚的方向。
展現獨特價值 –「科學成就之旅」影片素材來自拍攝國科會的科學成就內容,許多經典級的畫面是獨一無二,無法替代。例如「遺失中的古臺灣」一集中,拍攝李壬癸院士訪談臺灣最後一位以「巴宰語」為母語的平埔族耆老,隔年耆老凋零,此段影片已成為臺灣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科學成就之旅」影片拍攝以科學家的故事為核心,用「故事行銷」的方式吸引、打動觀眾的心,爭取認同,啟發興趣,進而產生改變,能主動去探究科學知識的內容。並以創新模式,於影片腳本撰寫與審查階段即由中小學教師參與,以確保未來此影片內容能與教學相結合,除可經由授權產生價值,並能以教育向下扎根,發揮最大影響力。
「科學成就之旅」影片由臺師大所監製,因國科會計畫所產生之智慧財產歸執行單位所有,臺師大發揮教育特色將此影片與中小學課程結合,並能於此彰顯臺師大教育專業的品牌價值。另在過去近半個多世紀,中學時代上課看科學影片,是屬於許多臺灣人的共同記憶,但影片多來自美國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時就是先送到臺師大的視聽教育館(現已併入資訊中心)進行翻譯配中文旁白及大量拷貝後,發送各中等學校;經過幾十年後,臺師大能有機會監製「科學成就之旅」影片,並將國內自己科學家的精彩故事讓中小學生觀看,這是歷史的巧合,也為「科學成就之旅」影片賦予另一則最獨特的產品故事。
結語–臺師大雖榮幸首次獲得科技部「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的肯定,但執行團隊仍堅信「科學成就之旅」影片的最大價值與影響力,除了「有形」、「直接」、「現在」的技轉授權成果,亦能有「無形」、「間接」、「未來」的教育扎根效益 [1,2]。
參考資料:
[1]施振榮(2013),從「王道」談人才培育,2013.2.20於臺灣師大導師會議專題演講。(其中特別提及「無形」、「間接」、「未來」影響的重要性)
[2]Malakoff, D. (2013). The many ways of making academic research pay off – universities are learning that commercialization means more than patents, licensing fees, and startups. Science, 339, 750-753. (其中提及Technology Transfer 的創新思維:“Knowledge Transfer”. 並指出培育學生進入產業是“Knowledge Transfer”的首要管道)
資料來源:公共事務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