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童鈴雅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以及國立政治大學4位赴俄羅斯從事國際志工的學生,10月20日與學弟妹分享此趟旅程的體驗。師大首次與政大合作,結合政大俄語系的資源優勢、與師大東亞系的臺灣文化推廣,在俄羅斯舉行21天華語夏令營─漢我認識臺灣。
東亞學系張崑將主任肯定學生自行尋找資源,他也表示:「因為校長的指示,加上國際事務處幫忙,才獲得一定的資源。相信學生一定學習了不少,同時拓展了師大與國際交流的互動。」
這趟旅程,起源於政大「疆愛追夢團隊」,以在新疆服務的經驗,與東亞系合作「漢我認識臺灣」國際志工之旅,推廣臺灣文化、以及漢語教學。
籌備過程困難重重,然而,政大東亞所吳讚軒同學說:「有夢就要敢去想像!臺灣和俄羅斯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了,但是那裡只有2位臺灣籍老師。其實俄羅斯人和歐美的處事態度有很大不同,這趟旅程中發現俄羅斯民族性中的善變因子。」
師大東亞碩三林泓廷則提到,他體會了俄羅斯人的秩序及愛國心,「我們遇到了很多事件,像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俄羅斯地鐵出軌等。即使如此,事情發生當下,人民對政府十分信賴、不驚慌,這是和臺灣最大的對比。但也因此,會覺得俄羅斯政府十分專制,民眾沒有獲得應有資訊。」
分享會上也提到了俄羅斯人的認同問題,多數俄羅斯人對於自己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其實沒有一個定見。但是由於遊民多是黃皮膚的人,因此警察多拿這樣外型的人殺雞儆猴。而師大東亞碩三羅裕清說:「在那邊遇到的文化歧視,讓我十分震撼,在超市買菜的時候,1位看起來不到7歲的小女孩跑來,指著我說:『契丹』,那感覺很不好。」
師大與政大首次合作,希望透過這次經驗,促進兩校互動更密切。而外交部也給予許多協助,如與當地大使保持密切聯繫、起飛前的招待,都讓學生們印象深刻。
東亞105李玫嬛同學表示:「即使前期籌備十分困難,但是學長們都克服了!我們以為英文是流通的語言,但是在俄羅斯,學長們無法用英文溝通,是另一個挑戰。我認為這次旅程,除了破除臺灣的既定視野之外,也讓俄羅斯人消彌對其他國家的偏見。學長們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整個活動,真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