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吳芸瑄/梁筠婧報導】「上課無聊、下課補習、每天考試、睡眠不足」是臺灣學生普遍的心聲,而什麼樣的教學法能終結填鴨,真正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生學會10月16日邀請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分享近日風靡臺灣教育界的「學思達-翻轉教室教學法」。
張輝誠說:「臺灣教育用十二年填鴨教育荼毒學生,上大學後,學生們開始大解放,用四年通通還回去。」驚覺到這種惡性循環,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樂趣,於是從2013年9月開始,張老師在自己任教班級中推行「學思達-翻轉教室教學法」,著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他更開放教室,讓對這套教學法有興趣的老師、民眾進入教室觀課,一年多下來,已累積近千人到課堂上觀課。
「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速度,遠超過教師講課的速度。事實上學生可以自行大量閱讀和消化,老師要做是培養學生多元能力、促進學生思考。」張輝誠老師說,相較於傳統的講授教學法,學思達「把舞台和麥克風都還給學生」,讓學生學習如何討論、如何上臺說話。
「學思達其實就是有效率地利用課堂時間。下課後,還給學生正常的家庭和生活。」張輝誠表示,實施方式是老師先設計、編排詳細的課程講義,一上課發下講義,讓學生閱讀文章,接著四到五人一組開始討論、回答講義問題。教師在各組間走動,回答問題或提點學生。討論完畢後,被抽籤到的學生上臺發表小組討論結果。
張老師說:「舉國文課為例,以前老師花大部分時間解釋不重要的字詞,而最重要的詩人思想、詩的意境卻草草帶過;學生也不會注意,因為不會考。」學思達講義上的問答題,除了刺激學生思考、團體競爭,還能激發同學的創造力。
張老師呼籲教師以及將成為教師的同學們:「臺灣教育再不改變,我們的下一代就毀了。而其實上,我們已經毀了好幾代了。」
翻轉教室概念來自2007年的美國,兩位老師為解決同學缺課情形,使用螢幕擷取軟體錄製PowerPoint與教師講解。將錄好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學生自行上網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有成效後,兩位老師開始改良成學生先在家看影片講解,再設計課堂互動完成作業,或是替實驗中遭遇困難的學生解惑,此模式被稱為「翻轉課堂 (Flipped classroom)」。張輝誠老師將美國翻轉教室模式進行修改,成為適合臺灣的教學模式。
*學思達教學法平台 http://flipping-chinese.wikispaces.com
*2014翻轉教室工作坊 http://flipped-classroom-workshop.wikispaces.com
*張輝誠老師觀課須知http://docs.google.com/document/d/1QL-AbIXKGfSvQRUgHzwdAtPE8_ewnjlFbYvHiqCmB3A/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