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公領系103級張瑞容報導】教育部委由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辦理的「低成就學生學習輔導學術研討會」,6月20日在師大博愛樓舉行開幕式,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張明文也特別到場,他說:「12年國教,除了大家特別關心的入學方式,其實教學方法才是更重要的根本。」
為強化高級中等學校弱勢學生學習動機及因應不同需求,減少學習落差,教育部委請師大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習支援系統建置與教師教學增能方案實施計畫」,此計畫持續研究教育制度與教育方法、推動學校老師關注補救教學、與各校老師研討教育議題,這次舉辦的「低成就學生學習輔導學術研討會」特別探討差異教學與補助教學,增加老師現場教學的能力。
這次研討會邀請到南西雅圖大學教授孫以琳演講「英語科補教教學原則與策略」、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副教授陸新生演講「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的診斷與轉化」。研討會第二天則由師大教育系主任甄曉蘭演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習支援系統建置與教師教學增能方案』推動補教教學概況」、師大特教系主任洪儷瑜演講「國民中小學補教教學推動與實施概況」、師大數學系副教授曹博盛演講「國高中數學科補教教學理論與實踐」。
研討會現場並展示國、英、數補救教學示範的影片與海報,計畫主持人甄曉蘭教授表示:「透過研討會及工作坊的方式,提供教育研究者與中學教師、行政人員交流平臺,促進專業對話,共同研商有效教學策略,希望有助於協助學習條件不利的學生,獲得『彌補落差』的學習機會,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
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在開幕式分享:「希望能透過這次研討會來彌補現在臺灣教育的缺口,讓臺灣教育能夠朝更好的方向發展。」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張司長則說:「未來要怎麼樣推動到高中職、國中教育現場,後續的動作很重要,拜託在場的老師一起努力。」
這次研討會總籌是師大教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黃瑄怡,黃瑄怡表示:「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改革,面對免試入學對中後期中等教育的衝擊,教育部請我們師大教評中心從101年6月開始執行這個的計畫,來強調教師的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理念,希望研討會能幫助學校老師有效進行學科內補教教學。」
這次研討會一共有150多位老師、行政人員、學生報名,現場也有許多各校老師提出疑問,並馬上得到解答,達到最有效的溝通,希望這些討論不只在這次研討會上發揮影響力,而是繼續深入到全臺各個學校內,持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