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804人
圖 新聞投稿
2014-06-23
人權走入大學校園 與師大合作開設白色恐怖口述歷史課程
圖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王逸群主任(左)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陳秀鳳主任(右)合影
圖
出席記者會之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師大教授及學生合影

【歷史學系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及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103年6月23日簽定「合作協議書」儀式,會中師大歷史學系陳秀鳳主任、陳登武教授、臺灣史研究所范燕秋教授以及歷史學系約40位學生出席。為讓與會之青年學子瞭解臺灣白色恐怖歷史,體會當年政治受難者所經歷過的煎熬,以及在苦難中所磨練出的堅毅精神,會中邀請長期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教育推廣及導覽志工之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及陳新吉前輩,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及與青年學生互動的感動。


聽完前輩們的分享後,會中亦有三位同學表示因參加活動受到前輩的啟發,皆於分享心得時提到:「感謝前輩們願意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白色恐怖的歷史。過去前輩們受的苦難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前輩們仍堅持下來,因為有你們對生命以及人權的執著,才能陪著臺灣走過人權沙漠,並為歷史留下見證。」同學們更進一步表示:「感謝前輩們展現正面的態度,教導我們如何面對生命,並警惕我們面對自己的歷史,關注臺灣人權的發展。」此外,學生們更提出對「國家人權博物館」未來的期望,希望白色恐怖的歷史能繼續傳承下去,藉由展示、出版與教育推廣活動,讓更多臺灣人民知道歷史上充滿血淚而意義重大的一頁,並傳承前輩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共同為臺灣的未來付出與努力。

籌備處王逸群主任於會中表示,該處自民國100年成立以來,便積極進行臺灣白色恐怖口述歷史研究及人權教育推廣工作,為深耕臺灣人權教育,讓年輕族群共同加入白色恐怖歷史記憶搶救的行列,該處積極與全國北中南東各大專院校洽談合作事宜。繼去(102)年9月與花蓮的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簽訂合作協議書後,今(103)年此刻,北部則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簽署合作協議書,作為籌備處在深耕人權教育上的重要指標。

王主任進一步表示,籌備處自成立以來,邀請許多受難者前輩們,共同進行並完成許多還原白色恐怖歷史場景與真相的工作;但籌備處還有一項重要的使命,便是「社會實踐」的推動,在這之中,人權館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並邀請全國青年學生加入,與前輩們一起,共同參與臺灣近代史的書寫、研究與傳承的工作。我們在做的是,讓前輩走出歷史,走進人權館,並再走出人權館,走入校園。

王主任強調,於記者會播放的人權館推廣影片,將於正式完成後,製作多國語言的版本,並投入各學校及機關單位宣導運用,並作為人權館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推廣媒介。此外,為鼓勵同學們投入白色恐怖歷史及人權的相關研究,籌備處也設立「獎助白色恐怖及人權相關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要點」,期望人權教育的種子能在今日萌芽,吸引更多生力軍投入白色恐怖的研究行列。

師大歷史學系陳秀鳳主任則表示,很感謝本次能與人權館簽定合作協議書,建立實質的合作關係。近年來,師範大學致力於臺灣近代史、人物史以及與人權議題相關之探討與關注,並每年舉辦史學營,邀請高中學子親身參與人權與口述歷史相關課程。本次與籌備處的合作,更是基於落實推廣人權普世價值,共同建立歷史資料檔案與建置人權教育推廣網絡,對於人類社會的和諧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陳主任更於會中特別提到:「感謝前輩們的親身分享,因為有你們的現身說法,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前輩們的經歷、堅持與寬恕。」

最後,王主任以Viktor Emil Frankl (維克多‧弗蘭克)醫師曾說過的話:「因為我們的世界不夠好,所以我們需要繼續努力」, 藉此勉勵與會的同學,期許他們共同守護臺灣歷史記憶,並發揮點的力量,成為臺灣人權青年種子,讓人權普世價值深耕臺灣,在不遠的將來成長茁壯。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