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英語104李貞縈報導】5月15日臺師大「文化行政暨政策」研究室發布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由表演藝術研究所夏學理教授擔任主持人,邀請立委鄭麗君、立委陳學聖、前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鄭美華、客家電視臺執行長彭文正和花蓮縣前文化局局長沈中元,與會共同討論報告結果並提出建議。
此份研究針對臺灣文化優先、中華文化優先和多元文化並存,三種不同施政主軸進行調查,發現58.7%的臺灣民眾支持「多元文化並存」。對此,彭文正執行長說,「這對臺灣是好的現象,因為不會抱殘守缺,也不會有先入為主,因為文化本是國際、放諸四海而皆準,人類珍貴的遺產或價值觀。」
2012年5月20日,龍應臺接任文化部首任部長,其政策方向為「泥土化」、「國際化」、「雲端化」和「產值化」。龍部長曾表示,「泥土化」為文化部首要責任,將從全臺7,835個村落出發,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村落微型文化產業。
這份研究調查發現,一年來,龍部長個人知名度提升了11.9%,但沒聽過7835泥土化政策的民眾卻高達93.7%,顯示部長知名度高於政策知名度。鄭麗君委員說,這顯示民眾對於文化部重要政策無感,也解釋文化部今年施政滿意度下降原因,因為民眾尚未了解政策,未來需加強政策的推廣。
針對7835政策,鄭麗君委員建議,篩選申請經費的單位,真正落實泥土化,從偏鄉開始做起,而非來者不拒,像是文化部曾補助全臺稅收最高的中正區東門里。
陳學聖委員期許龍部長,不要只做臺北市的部長,要對臺北以外的城鄉有更深刻的理解。陳委員提到城鄉間存在著文化資本不均等,如中壢藝術館僅六位工作人員,人力相當緊縮,在市郊的文化藝術相對剝奪感加重。
對於多項政策法令延宕,陳學聖委員說,龍部長很願意負責任,但是時間相對有限,若龍部長能習於分工和授權,將有助於政策推動和提升執行效率。陳委員說,過去一年文化部團隊成員更換頻繁,若現在人事已穩定,期望龍部長明年能展現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