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頂尖
追求卓越邁向頂尖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邁入世界500大,陸續取得泰晤士報公布亞洲大學排名第68名,QS最新公布亞洲大學排名第75名佳績,更獲得社會科學領域教育學科全球排名第42名,也是臺灣唯一在社會科學領域進入全球50大的大學,這些肯定不僅奠定師大在華人師範大學排名第一的地位,也說明師大已是國際一流大學。
師大的進步是全校師長及學術行政團隊通力合作結果;學校卓越發展仍需全體師生同仁繼續成就,國恩於就任時曾提出「蛻變九五,大學典範」之治校核心理念,這些年來以九大發展重點、五大執行方案做為努力之目標與方向,並期許自我在傾聽、溝通及和諧氛圍中推動校務興革措施。
在此期間,我們雖經歷了許多挑戰,但都在學術行政團隊及全體師生同仁的通力合作下,本校的各項積極作為已得到各界肯定,無論是在優秀人才延攬、研究團隊拔尖、課程精進、國際化提升、組織及行政革新、校園整建等方面,均有顯著進展。
此外,本校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及5年500億頂尖大學計畫的經費挹注,亦陸續通過教育部舉辦之校務評鑑、系所評鑑、通識教育評鑑、師資培育評鑑等,並獲得佳績。
在推動各項重大方案過程中,本校所展現之高度執行力,充分顯現出師大人之創造力與行動力。尤可貴者,在經歷各項校內外考驗洗禮後,外界對師大的認識,已逐漸跳脫傳統僅為師資培育大學的刻板印象,本校多元化之學術價值已被各界認同,這股向上的力量,正是學校不斷前進的核心精神。
教學卓越
為了因應內外環境的轉變,近年師大非師培生人數已佔學生總數的六成,在「為師為範」的基礎上,更努力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新時代所需要的多元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溝通協調與創新領導等。
「內、外環境都在劇烈變化,校園也不能置身其外而不求改變。」培育學生專業競爭力與博雅品格,是全校教學與行政團隊的共識,希望透過四年課程規劃及產學合作,協助學生在校即做好職能準備。
國際接軌
營造國際化學習環境,是師大引以為傲的重點特色之一。師大積極參與國際學術合作和交流活動,與海外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係,提供學生跨國雙聯學制、交換學生、訪問學生、海外短期語言文化學習與實習等機會,同時,更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志工、國際義工等活動。
國際化程度高,是師大很重要的優勢。師大訂有「講座教授設置辦法」,據以延攬傑出人才,截至目前為止邀聘的31位講座教授中,有不少是國際級大師與國際大獎得主,例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David Monk等都應聘來校,學生有機會親炙大師風采,培養視野的高度。
此外,師大也是外籍學生最多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有來自80餘個國家、6,000餘位國際學生,校內還有1,500多位僑生,在在拓展了學生國際化的經驗。
校友凝聚
為了幫助師大奠定更長遠的發展,在推動師資與研究能量提升後,國恩更積極推動百億建設計畫,藉以提升教學環境與住宿品質,最為校友期待的「師大校友樓暨國際會館」也在此計畫內。未來這棟「師大校友樓暨國際會館」,將可成為和平東路和金山南路口的新地標,提供校友和國際學人住宿的國際會館,內部亦規劃會議、辦公和教學空間,而部分空間也可以進行資產化,收入將成為學校推動部分公費制度的基金。
身為校友總會理事長的立法院王金平院長,對於母校的百年建設藍圖給予肯定,對於校友樓興建更挺身而出,率先認捐新臺幣500萬元,並親自號召許勝雄等企業校友捐款,此舉讓李義發、許勝雄、涂鐵雄、潘文炎等十餘位校友各自捐出百萬,現在他更要呼籲全體校友響應「一人捐一萬、建設新師大」活動,期能透過師大人聚沙成塔,為師大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完成這個夢想,需要校友的齊力參與,也是推動師大建設的關鍵力。校友樓暨國際會館樓高為地面12層,本校除竭盡所能自籌經費外,也需要藉助社會與校友之力,共同捐磚贈瓦、籌募建設基金,才能順利完成本大樓的興建工作。
大學典範
師大肩負著廣大校友及國家社會殷切的期待,師大的發展及提升亦須靠大家繼續成就。下一階段我們努力的重點包括持續提升教學及研究品質、充實校務基金、改善校園環境及設備、加強國際能見度及競爭力、擴建校區及啟動七星計畫重大工程建設、革新行政措施等,並打造「師大有機體」,建立自我蛻變之機制;不斷自我超越,以達卓越化之目的,更發展成為國內大學之典範及國際馳名之一流學府。
教育國之本,百年樹人之大業不可一日停頓,必須持續不斷地精進,在師大邁入第68個年頭之際,國恩除了對校友的支持表達感謝外,更將繼續與全校師長攜手努力謀求校務之精進,開創本校之價值,展現學術影響力,實踐社會責任,打造本校成為師生實現人生理想的平臺,齊心為本校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環境中,永保優勢與領先地位奉獻心力。
校長 張國恩 103年6月5日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