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音樂103錢苾先報導】琴聲悠揚,小提琴大師徐惟聆來臺開班!5月29日中午,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徐惟聆,受邀至師大音樂系開設大師班,傳授學生「驚人弓法」。公共事務中心主任李和莆及音樂系教授陳沁紅也到場聆聽,一睹大師風采。
徐惟聆教授為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及音樂教育家,自中央音樂院畢業後,即獲選參加「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演出;隔年赴美深造,取得茱莉亞及曼哈頓音樂學院學士及碩士學位。徐教授音樂造詣也備受肯定,先後獲得曼納格小提琴比賽獎、瓦爾多•梅奧藝術天才獎及國際藝術家大獎等,更是第一位在卡內基音樂廳及林肯中心艾維利•菲舍爾音樂廳舉辦音樂會的中國音樂家。
這回徐惟聆教授來臺,遇上音樂系演奏廳整修,授課地點只能移駕到樂研一教室,但徐教授並不介意,她反倒幽默地說:「這樣脫鞋子上課,感覺更像在家裡,比較輕鬆自在!」展現十足親和力。
徐惟聆教授擅長演奏、也擅長教學,特別重視拉琴的技巧和基本功,對弓法更是有一套獨特見解。面對難度較高的巴哈無伴奏曲,她稱讚學生有抓到曲子的氣氛,拉琴方式也很放鬆、自然,但段落連接處不夠細膩,導致聲音做不出某種質感。而經過大師指點及更正握弓法後,拉琴的音色馬上不同。徐教授不歸功自己的「驚人弓法」,而是語重心長說:「訣竅就在演奏時,心中要有音程。」
許多人誤解演奏小聲時,弓法必須輕飄飄的浮著或完全柔弱,但事實上小聲的弓法還是可以展現出張力。音樂系碩二劉韻寧說:「老師對弓的運用有很多精闢的見解,能很快改善音色,我覺得很受用。」
「拉琴最終要回歸基本的節奏準確。」除了弓法,徐教授也重視音樂的基本功。她提醒學生在表達樂曲時,不要忘記音樂的流動性及方向性,必須放大格局檢視大樂句,並事先思考、設計,而不是全憑感覺,這樣製造出來的音符才會充滿生命力和張力,並且發自內心。
徐教授的教學細膩、森嚴,為使學生更容易做到某些音色,她不惜架起小提琴,跟著學生一同齊奏、範奏,優美的音色令人如痴如醉。
接受徐教授指導的音樂104林彥均說:「經過這次大師班,讓我對拉琴及這首曲子有更高層次的理解和認識,非常謝謝老師!期待未來還有更多機會接觸很棒的大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