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國文103趙慶翔報導】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現身師大,但這次他的身分是武俠小說家「上官鼎」。封筆46年後,上官鼎以88萬字的長篇小說「王道劍」重返江湖。結合儒家王道思想和武俠小說,在明朝建文帝失蹤的歷史懸案下展開精采故事,震撼武俠小說界。
師大人文季「與大師對話」系列講座,邀請前行政院長、現任中華文化總會劉兆玄會長,與國文系教授林保淳、賴貴三及胡衍南教對談,暢談「王道文化與永續發展」。
劉兆玄以「上官鼎」的身分說:「金庸那樣style的小說是不容易突破了,但是我覺得應該創造出一個新的、完全不一樣的寫法,新的武林,新的俠義。」傳統武俠小說很少將儒家結合武俠,但上官鼎在「王道劍」中,以明朝「靖難之役」為歷史主軸,結合武俠與自己的儒家情懷。他認為用王道思想貫徹武學,會創造永續存在的意義。
上官鼎引用孟子的王道思想,以古喻今,將王道放在當代,他認為應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精髓,結合21世紀全球的主流思想,建立新的普世價值。他強調,現在講到儒家王道思想,並不是鼓吹封建八股,而是在當代全球化的世界中,「消費帶動成長」的模式已無法再突破,新世紀的全球應該注入王道文化,才能落實永續發展。
「王道劍」是上官鼎花了一年多時間完成的作品,手寫三千張稿紙,他認為,用稿紙寫作可以看到創作時時的修改痕跡,或是情緒起伏,很有紀念價值。全書共五冊,各冊的封面都是他親筆繪製,人物招式各不相同,武俠氣息躍然紙上。為了讓師生體認「王道劍」的氛圍,上官鼎導讀新作,展現出濃濃俠義風味。
與談人林保淳教授指出所謂「後金庸時代」,如何突破金庸武俠小說的成就,一直是小說家的難題,但他十分期待上官鼎這位「新的老作家」能突破重圍,走出新的武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