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186人
圖 新聞投稿
2014-05-09
影音》拔一條生命之河 《拔一條河》映後座談會
圖
圖
圖

   【校園記者歷史104賴允晨/社教104許紹萱】「小孩子都站起來了,社區難道站不起來嗎?」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拔一條河》,於5月6日晚上誠101教室溫情上映!通識中心邀請由國文系范宜如老師深入剖析劇情背後的社會關懷與文學意涵,她指出,除了有形的河,地方居民更是在拔一條看不見的人生長河。


《拔一條河》紀錄受到八八水災侵襲的甲仙鄉,如何因為地方國小拔河隊的鼓舞而重新振作。導演楊力州楊力州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及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擁有多部紀錄片作品,常反映出純真的人情,以及沉重而銳利的社會刻畫,透過影片,他想告訴自己和其他人「這個世界還是有一點美好」。

台灣小孩普遍缺乏世界觀,即使是台灣本身土地也不一定瞭解,范宜如老師認為,透過這部影片,能啟發同學對土地更深刻的認識與關懷,她希望同學能畫出屬於自己家鄉的地圖,但不是單純按照行政區域劃分,而是更多出於對這塊土地的感情。

「河」在電影中不僅代表將甲仙區沖毀的楠梓仙溪,以及拔河運動,它同時也象徵了新住民與整個社會拔的「看不見的河」。楊導演表示,台灣現在外籍配偶總人數超過四十七萬人,很大一部分來自南洋的新住民媽媽,加上她們生的台灣之子十幾萬人,絕對是台灣社會很重要的一股力量,然而,他們的聲音與權益卻被嚴重的忽略,他說:「這些媽媽是在跟整個社會的漠視拔河!」

范老師從文學層面切入,說明「前進」、「後退」、「放低重心」這些拔河姿勢可以視為一種隱喻,例如她覺得影片每次說放低重心,就像是拋出一個問題,要觀眾思考自己生命的重心在哪裡?以及如何拉緊你重視的事物,不放手。

國文系106僑生黃錦威說,在看這部片之前他完全不知道有八八水災,整部電影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孩為了鼓舞家鄉全力付出的模樣,以及大人與小孩互相扶持鼓勵,所散發出台灣濃濃人情味!他認為,面對生命暴流,一定有什麼東西可以支持你走下去。

范老師相信這部片子能帶給同學一點點改變,例如不再以台北天龍人的視野看待其他地方,或是對新住民多一些關懷,即使你沒辦法記得所有台詞,但內心仍會一點一滴被鬆動,受到改變。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