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022人
圖 新聞投稿
2014-04-17
影音》 孫大川「用筆來唱歌」 台灣原住民文學今昔與希望
圖
圖
  【台灣語文學系提供】聽過原住民吟唱古調嗎?閱讀過台灣原住民文學嗎?台文系林淑慧老師4月16日於「台灣小說選讀」通識課程,邀請原民會前主委、現任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孫大川老師,以「用筆來唱歌」為題,分享原住民口傳與現代文學的美感,從原住民文學的今昔脈絡,尋找未來的希望。

  來自卑南族的孫大川老師提到:原住民因為沒有文字的關係,在台灣歷史和文化上一直被遺忘。他娓娓道來原住民與台灣主體性的關聯,同時也感嘆以往這個如「黃昏」的民族,曾失落許多事物,如祭儀、語言及尊嚴,且長期被污名化而影響自信心。在七O年代本土化運動之際,原住民重新檢視自己文化的,他認為「原住民的存在必須要靠自己的活力」,於是創辦雜誌,鼓勵原住民同胞書寫。往昔原住民是被形塑的族群,為「他寫」的對象;如今以「To be」表達存在,以「我寫」的方式述說自己的故事。

  現場同學陶醉於聆聽老師吟唱古調,並得知曲調中「那努灣」為虛詞,原住民常於不同場合中以古調填詞、相互酬唱,分享悲傷與歡笑。老師詳細解析原住民樂舞的四層意義:第一為宗教信仰的層面,如賽夏族於矮靈祭的祭歌中,唱出與小矮人的愛恨情仇。第二為文學層面,原住民讚美一個人善於唱歌,其實是讚美那人善於填古雅的詞。強調文學是在生活中的體現,不是個別文學家的志業。第三層與祭儀有關,姿態與威儀為身體的規訓,著重教養、力度及呼吸節奏感,並展現意志力。第四層才是娛樂。他小時候常與老人在一起,聆聽文學性語言,也在祭儀的生活情境中成長。

  孫大川老師除了積極保存祭儀文學,認為「語言變成了文字以後,具穿越時空的能量」,並期望族人回到自己的部落,從那些具歷史意義的文本中豐富自己的創作。不僅創辦《山海文化》雙月刊,又主編《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皆是推展文學的成果。長期積極鼓勵原住民以文字紀錄文化、了解自己及台灣這片美麗的山海世界,並走向世界。林淑慧老師回饋於閱讀原住民文學的過程中,感動於歲時祭典或生命禮儀等文化厚度;又欣賞原住民的現代創作,與神話傳說及語言風格的關聯性。本門課以布農族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為教材之一,並推薦同學閱讀多采多姿的原住民文學,感謝每屆同學多熱情討論文學作品及相關文化議題。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