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社教104楊雯婷報導】近日台灣社會社會運動頻繁,「大陽花學運」、「同志大遊行」。昔日曾經為農民發聲的楊儒門先生,4月7日受師大社教系邀請,於教714開講。
楊儒門為二林鎮人,農家子弟出生的他,2003年到2004年曾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因此受刑。出獄後,依舊為了台灣底層農民發聲,創辦248農學市集,盼農民與社會大眾直接接觸、購買農作品,除去中間層層剝削。
「很多人都認為社運人士很激進,但真的沒有。」楊儒門說到他入獄前後都是長一個樣子,並沒有改變。「人民的自覺需要時間。」從白米炸彈客到近期社運,他認為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所以人民還需要更多的自覺。
不只是人民的自覺,其實文創也需要時間。248農學市集一開始慘澹經營,他與合夥人必須跟一些企業朋友周轉,「當很多人都拒絕、說同樣的話時,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該改變。」透過企業家朋友的引導,最後248農學市集成功了。
現在楊儒門也正在發展生態教育園區,「為了錢,我就不做。我是很愛賺錢,但對花錢沒興趣。」他做事的出發點,均是為了社會中的弱勢族群,他至始至終,都致力於社會關懷。
「在創業時,做的過程中,不要忘記你愛的人、愛你的人。」最後,以日本導演北野武的例子,他對在場的聽眾講一定要讓家人了解,自己現在做的事情的價值,溝通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