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484人
圖 新聞投稿
2013-12-20
跨領域一探究竟 文學中的邪魔意象
圖
圖

【校園記者國文105楊海容報導】相信不少人都對「大法師」這部拍攝於1973年的電影印象深刻;片中種種恐怖的驅魔情節更使此片成為經典之作。12月19日英語系黃涵榆教授在誠八樓視聽會議室舉辦「邪靈附身──文學想像與理論觀點」講座,從文學的角度出發,探討西方的邪魔意象。


  從遭惡魔附身的普遍症狀談起,黃教授首先介紹的是在西方社會文化以及歷史中,曾出現過的形象、紀錄。例如屬於普遍症狀之一的「群體附魔」(group possesion)現象,即以十七世紀中法國的一起修道院醜聞為例,黃教授表示雖然無法肯定此次事件中附魔的真實性,但卻可了解在當時的社會中,有如此的思想文化。

  除此之外,黃教授同時也大致介紹了驅魔的形式。儀式必須盛重而公開、法器也有一定的規範、至於施行對象不僅僅對於人,大至一個地點,小至一件物品,都可以成為驅魔的對象;淨化與救贖則是驅魔所代表的象徵意義。在演講中,黃教授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驅魔師的身分多元,教士、國王都可以是驅魔師,那麼這樣的重疊身分是否可用宗教以外的其他觀點解釋?

  黃教授認為超自然現象處於宗教、神學以及醫學等學問的邊界,在這樣的模糊地帶往往會產生各種想像或特殊案例。也由於有這樣的文化出現,使得人們能夠重新反思習以為常的常知。另外,邪魔並非只帶來負面效果,透過對於死亡的恐懼,生命的價值反而更能因此得到發揚。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