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附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學校,在時代環境的變遷中,扮演她獨特的腳色。創校於1937年四月一日,名為臺北州立第三中學,以招收日籍學生為主 。日本戰敗投降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遂於1946年一月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和平中學。1947年六月五日於原校址設立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師範學院副教授宗亮東先生為首任校長,學生以外省人為主體,且多官員子弟。1955年師範學院改制,本校亦隨之更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67年臺灣省立師大改為國立臺灣師大,本校更名為國立臺灣師大附屬中學;1979年五月政府頒布高級中學法,本校再更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教授治校
台灣光復後歷任校長均由教育廳、部派任,如黃澂校長(1949.07~1962.07)、黃季仁校長(1962.08~1963.07)許伯超校長(1963.07~1965.02)、劉安愚校長(1965.02~1973.05)。至1973年乃改由師範大學校長派任,師大副教授黃振球校長因此奉派接掌附中達十四年半之久,其後有蘇清守校長(1988.02~1996.01)、楊壬孝校長(1996.02~2002.07、2006.08~2010.07)、譚光鼎校長(2002.08~2006.07)。卓俊辰教授自2010年八月起擔任附中校長。附中校長多為教授,故能以大學的眼光──寬闊的襟懷與高遠的眼界治理學校,營造師大附中自由的校風。
學風自由
附中第二任校長黃澂以「人道、健康、科學、民主、愛國」為校訓,強調以人道精神對待所有生命,追求身心靈的健康,論事求知重視客觀事實,在思想與理念上,尊重差異,包容不同,認同土地與國家。近則取「浴火鳳凰」浴火重生的意象,勉勵學生在逆境的洗鍊中,重新得力,愈發美麗昂揚。附中有三大學生自治團體:學生會、社聯會與畢聯會,各自辦理學生、社團、畢業相關的活動,代表學生與學校互動,暢通地傳達意見,在自尊自重之下享有充分的自由。
學習多元
附中以「全人教育」為辦學方針,強調「多元化」的發展與「國際化」的前瞻性。針對學生的才性設立特色班級,有音樂、美術、數學、語言資優班、語科實驗班與科學班。為了讓學生適性發展,在寒暑假時開辦各學科相關營隊,提供學生最佳選擇。修習第二外語,且積極推動國際教育旅行,與「台北美國學校」進行課程、活動的交流計畫,以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
藍天之子
附中8.4公頃的校園坐落在繁華的黃金城,因此自詡擁有台北最大的藍天,而自稱「藍天之子」,高一「小將」、高二「騎士」、高三「大將」。遼闊的藍天、青青校樹成就附子開闊的心胸、遠大的理想與開朗靈活的風格,因此造就出各領域拔尖的人才,在台灣社會上閃爍生輝,科學方面有太空科學家王贛駿,政治方面有副總統連戰、陳院長履安、吳伯雄、楊部長朝祥,財經方面有劉主計長三奇,文學家有詩人羅志成等。
成為故鄉
附中學生愛唱校歌,一唱數十遍也不厭倦。畢業後依然經常返回,校友返校辦同學會乃是學校經常之業務,因此有人說:「原先只是一所中學,最後卻成為故鄉。」
(撰寫人:林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