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應華105廖婉雅報導】在學校上課之外的時間,除了吃喝玩樂,你還有其他選擇!科技學院於11月22日舉辦學生活動感想發表會,邀請學生們分享課餘時間的校外活動。
科技學院院長游光昭對學生們說:「今天你們要把我們這些老師當成學生,我們要聽聽你們在校外活動學到了什麼,把感想回饋給老師,也讓老師們在教學上做一些改進。」,想要聽聽學生在外面做什麼,不論是參加校外競賽或旅遊活動等等,彼此交流、互相勉勵。
由科技系陳恩、陳彥綸、張畫晴、林庭漢、劉姵怡、江冠均、陳昱儒、李若彤和資工系李怡慧所組成的「紅蜻蜓3.0」團隊首先發表,他們參加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舉辦的第三屆大專生迴游農村競賽。從駐村計畫、實際體驗到成果發表,他們的「礦柿鉅作」一步步從八十幾個競爭隊伍中突破重圍奪得第五名。
他們前往苗栗縣公館鄉,發現當地是台灣第一處開採石油礦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柿子產地。圍繞著這兩項特色,他們衍生出文化、情緣、行銷和曠世奇冰四個面向。在行銷方面,他們結合系上所學的技術,製作出多種logo商品。
另外大獲好評的是利用當地盛產的柿子研發出來的「礦柿奇冰」,從原料到成品都煞費苦心,反覆嘗試了四十六次才淬煉出最完美的口味,最上層鋪滿oreo巧克力碎片模擬出石油礦的樣貌,搭配鏟子形狀的湯匙,大功告成的模樣讓當地居民全都讚不絕口,認為非常能突顯出當地的特色。
儘管每天要忍耐高溫和小黑蚊的叮咬,他們駐村的精神卻不因此動搖,甚至下田去體驗農事。而他們舉辦的社區活動日、父親節感恩日等,不僅凝聚社區居民彼此之間情感,也讓他們更貼近這些居民,得到居民感謝的回饋時也感到十分欣慰。除了留下他們所做的logo紀念品,如:潮T、馬克杯……等,他們也將製作「曠世奇冰」的方法傳授給當地的居民,希望能成為當地的觀光增添一項特點。
應電系103級的黃騰緯和龔大瑋則是參加FIRA國際機器人大賽。他們認為出國參賽不只能累積比賽經驗,也能和不同國家的參賽者交換策略,更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大賽中有多種項目的競爭,例如:判斷球的位置,把球踢近指定區域、和其他機器人合作進行球賽……等。
同樣是機器人比賽,應電系103級的龔彥丞參加新光保全智慧型機器人競賽,其中令大家嘖嘖稱奇的項目是機器人要判斷充電鈕的位置,並以倒退的方式接觸充電鈕以達成任務,參賽的十九個隊伍中,只有他們和另外一隊順利達成。
應電系103級的張廣億澤報告系上一起到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參訪的經歷,參觀實驗室、體驗和台灣不一樣的教學風格、教育制度。
游光昭院長表示,這是科技學院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學生分享活動,可以藉此讓老師知道學生們熱衷的事物,也讓老師們可以調整教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