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公領系103級張瑞容報導】創意來自於寬廣的視野,師大設計系102級陳惠喬受到啟發,將創意從視覺轉到觸覺,用鉛筆拓印台北的紋路,搭配白先勇小說台北人,創作《觸‧台北》受到荷蘭Output競賽的肯定,從800件作品脫穎而出,她說:「感謝師大的栽培!」
荷蘭Output競賽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學生報名,參與的國家大約45個,今年有800件作品投稿,最後入選78件作品,而台灣有四名學生入選,師大、台科大、銘傳,其中,師大獲獎的學生就是設計系第一屆的陳惠喬,陳惠喬說這個比賽不是看作品完成度有多高,而是比學生的idea發想,看誰的點子最原創又令人感動。陳惠喬說,此次參賽作品不是為了比賽而創作,而是設計系「公共藝術與環境設計」的一個課堂作業,她說:「當時就想說,要做就把它做到最好!」
陳惠喬想要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創意,但是她說想到的點子都已經有人做過了,就在創意處處撞牆時,信仰基督教的她突然想到鄭約書亞牧師說過:「人的視力如果很差的話,就只能看見那個視力範圍的東西;心靈之眼很差的話,就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牧師的話讓陳惠喬體會到:「神給我們的禮物不是只有視覺,而是還有很多的感官,像是觸覺。」
因此,陳惠喬決定利用觸覺,拿起鉛筆開始拓印台北,走遍台北拓印:台灣古老的花玻璃、紅磚牆、白瓷磚等50種紋路,並結合白先勇小說台北人,將台北的紋路設計應用在服裝上面,搭配中英文的小說段落,做出了十個小作品傳達了台北人物的性格。像是其中一個作品叫做《永遠的尹雪艷》就是使用台北古早花玻璃配上佯裝的設計,陳惠喬說:「很少人會注意這些古早的花紋。」
陳惠喬說,點子發想的撞牆期花的時間比製作的時間還多,重要的是點子的發想比較困難,需要多開發各種可能。陳惠喬很感謝師大設計系的老師們,給學生很大的空間自由創作,師生關係就像朋友一樣,老師不會否定學生的創意,而是想辦法支持學生,陳惠喬說:「在師大很開心,有開心的心情才有好的創作。」
最後,陳惠喬說:「得獎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能分享我的創作過程,是如何從生活中找靈感。」陳惠喬很鼓勵師大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他說:「就像小朋友都會很好奇很多事情,甚至去舔東西,長大也不要忘了要去好奇。」把創意實踐,有機會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投稿,其實國際比賽沒有想像中的難,只是在台灣比較少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