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英語104李柏萱/科技105蕭予微報導】社科院原民發展中心11月6日舉辦講座,邀請BOXING樂團主唱兄弟黃克強與黃克雄、部落美男子團體鍵盤手楊慕仁、嵐馨樂團的阿里要,到校分享他們如何用族語玩音樂,也發揮原住民天生的搞笑功夫與舞台魅力,台下笑聲不斷。
座談主持人原民發展中心主任汪明輝表示,現代社會議題此起彼落的出現,如何讓原住民文化復興議題重新浮出水面,並持續接受大眾關注,音樂的傳播將可能是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因此此次講座邀請來不同族的原住民音樂人,前來分享他們如何以族語在主流樂界開創原民的一片天。
來自卑南族知本部落的楊慕仁是原創音樂大獎的常勝軍,談到族語創作,他分析原住民語言跟中文在音樂創作上很不一樣,中文歌詞長短的彈性大,憑曲填詞容易,但族語拿掉一個音節意義就會改變,詞曲需一體成形,因此原住民音樂的風格和形式更獨樹一幟。楊慕仁也鼓勵來自原鄉部落的都市原民朋友,「學母語不在於學習環境如何,而是自己的決心。」文化來自於生活,生活由語言建構,重拾族語,就要從生活做起。
另外,座談也邀請到台灣首支原住民拉丁饒舌樂團BOXING,曾奪得99台灣原音大獎、2011年海洋音樂祭首獎,都來自屏東排灣族。主唱兄弟檔黃克強與黃克雄靦腆的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和團員來台北闖天下時,只想當流行歌手,經過各種創作比賽的洗禮後,才發現應該拿出台灣原住民的驕傲,「要讓大家知道,台灣也有這麼美麗的語言,」他們把族語跟嘻哈、拉丁、搖滾等做結合,思考如何用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達來自靈魂深處的故事,「把族語傳播到世界是我們最大的理想。」
開場就用一長串族語向大家問候的阿里要,來自台東阿美族,在嵐馨樂團擔綱主唱,也是原音大獎常勝軍。阿里要向觀眾表白,他曾經徘徊在原鄉與都市之間,無法認同自己的身分,失落之下開始尋根之旅,回到部落,向族中長輩探訪家族故事,也記錄原鄉歌謠,發現「歌謠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的地方,就代表我們是誰。」阿里要鼓勵同胞,無論用音樂或任何媒介,只要有心努力,文化就能繼續走下去。
在音樂劇場做排灣族音樂劇的余旨涵說,能夠來聽同胞分享創作歷程十分開心,她也認為部落文化應該要靠這樣溫馨的演講方式多加推廣。熱愛原住民文化校外人士李欣培覺得原住民語很好聽,這場演講非常棒。在原民風味館工作的原住民李大衛說,他的生命歷程跟阿里要很相似,來這裡聽族人分享故事,他能重新檢視自己,更勇敢的踏出下一步。
原民發展中心下週四晚上七點還要舉辦「好久不見德拉奇」電影放映會,該片獲選為本屆加拿大原住民影展閉幕片,是台灣首支入圍的原民紀錄片,無論是好奇原住民文化的朋友,原鄉的原住民,或是來自部落的城市原住民,都邀請你一起來體驗原住民文化中蘊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