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歷任校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於1946年6月,最初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1955年6月改制為「省立臺灣師範大學」;1967年6月再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沿革至今已逾65載,歷13任校長,皆為碩彥俊傑,在他們辛勤擘劃,奉獻心力,努力經營下,奠定學校在學術研究及師資培育之領導地位。茲將歷任校長任職時間及簡歷敘述如下:
第一任(1946.5~1948.6)校長
李季谷先生(1895-1968),原名宗武,浙江紹興人,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系畢業,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曾任北平大學、西北聯大、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系主任。1946年,台灣甫結束50年之日治時期,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成立,肩負起更新臺灣文教工作使命,當時人力、物力維艱,經費極度拮据,各項典章制度皆屬新創,實為艱辛。1948年6月李校長調任浙江省教育廳長。
第二任(1948.6~1949.5)校長
謝東閔先生(1908-2001),自號求生,台灣彰化人,廣州中山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高雄縣長、中華民國第六任副總統。因李季谷校長調升,臺灣省政府指派時任臺灣省教育廳副廳長謝東閔先生兼任校長。1949年初,政局不穩,學校亦遭波及,曾暫停上課,而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學風整頓委員會」進行整飭。
第三任(1949.5~1957.8)校長
劉真先生(1913-),字白如,安徽鳳陽人,安徽大學哲教系畢業,曾任立法委員、臺灣省教育廳長。劉校長接掌校務後,多方禮聘隨政府播遷來台之鴻儒碩學,奠定學校長遠發展堅實基礎。劉校長並手訂「誠正勤樸」校訓,做為學生品德修養之準則及學校精神指標。1955年6月,學校奉准改制為省立臺灣師範大學,劉校長續任。1957年8月劉校長榮任臺灣省教育廳長。
第四任(1957.8~1966.9)校長
杜元載先生(1893-1976),湖南漵浦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西北大學法學博士。杜校長提出三大辦學目標:加強民族精神教育、注重高深學術研究、培養教育專業精神。任內成立「夜間部」儲備師資;設置「中等學校在職教師研習中心」提昇師資素質;招收僑生及外籍生以拓展僑教及國際關係。1966年9月杜校長因健康因素,堅辭獲准。
第五任(1966.9~1971.8)校長孫亢曾先生(1898-2002),字侃爭,廣東梅縣人,上海大夏大學教育科畢業。孫校長就任時提出「尊師、敬學、立教、宏規」四大辦學原則。1967年6月,學校奉准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孫校長膺命留任,提示「振師道、培學風、宏文化」,做為學校奮勵精進之目標。1968年政府時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學校任務加重,孫校長積極爭取公館校區土地及籌募建設經費,以紓解學校空間及設備之不足。1971年8月孫校長因健康因素,屢辭獲准。
第六任(1971.8~1978.8)校長
張宗良先生(1908-1986),安徽廬江人,中央大學畢業,英國倫敦大學博士,曾任國大代表、考試院副院長。張校長辦學方針是德行至上、學術第一;學生為主體、老師是第一、行政是服務。任事期間全面進行公館校區建設及理學院儀器更新;興建教職員宿舍;完成校本部學生宿舍、綜合大樓等工程。1978年8月張校長任期屆滿,榮任考試院副院長。
第七任(1978.8~1984.6)校長
郭為藩先生(1937-),臺灣臺南人,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畢業,法國巴黎大學特殊教育博士,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駐法國代表、文建會主委、兩廳院董事長。郭校長任職時年41歲,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其擬定五大辦學方向:改善教學環境、加強學校與教育界聯繫、提高學術研究風氣、行政作業自動化、培養師大形象。任內完成圖書館、美術大樓、音樂系館之興建,並新增藝術學院、增設研究中心、加強國際學術合作等。1984年6月郭校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第八任(1984.6~1993.2)校長
梁尚勇先生(1930-),山西定襄人,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密蘇里大學博士,曾任教育部次長、臺灣省教育廳長、研考會副主委、監察委員。梁校長強調師大人必須因應時代潮流,朝四大方向努力 :人文思想的體認、師道精神的發揚、專門知能的熟習、專業知能的訓練。其任內完成多項建設:誠正勤樸教學大樓、教育大樓、文學院大樓、研習中心大樓、體育館、游泳館、地下停車場等。另落實校園民主,開放學術主管由民主方式產生。1993年2月梁校長蒙總統拔擢榮任監察委員。
( 撰稿人:楊雲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