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明年上路,師資也扮演重要角色。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台灣習慣把老師當工程師培養,「只要修完課、考過考試就可以執教鞭」,擔憂這樣「工廠齊一化」的師資培育系統無法培養有特色的老師,也無法因應12年國教「學生適性揚才」的理念。
由多位大學教授、高中老師組成的教改總體檢論壇(重建教育連線),8月31日舉行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並舉行「評估12年國教面臨的挑戰」論壇。
張國恩在會上表示,12年國教不是延長學生上課時間,而是多加3年的國民素養,讓老師授課、學生學習都朝多元化發展。
張國恩表示,師生要多元發展,師資培育是關鍵,但國內總把老師當工程師來統一訓練,建議教育部應該放手,讓各師培大學建立自己的特色,甚至延長師培時間,建立「學士加碩士5至6年的期程」,長期培養有特色的老師。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新北高工老師黃耀南也指出,目前國中教育就是考試和重複練習,學生無法瞭解性向和興趣,最後成績好的進高中,成績差的念高職。未來12年國教上路後,要更重視國中生的適性輔導,黃耀南舉德國為例,在歐債風波下,德國產業依舊屹立不搖,就是有扎實的技職教育做根基。
黃耀南也建議,高職生升學不能只看統測分數,也要評估現場實作能力,他指出,如果光看統測分數,考5科總分700分,但只有單選題又不倒扣,「有人全選第一個選項,拿到100分,照樣有學校可念」
資料來源: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報導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74351
張國恩: 師培太僵化 教部應放手
12年國教明年上路,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昨天表示,教師專業的提升是影響12年國教成敗的關鍵,不過,台灣習慣把老師當成「工程師」在培訓,必須加以改變,因此,他呼籲,教育部應該放手讓師資培育大學建立自身特色,並發展12年一貫的師培大學。
張國恩於8月31日出席教改總體檢論壇成立10周年活動,並以「聚焦12年國教,重視師資培育」為題,發表演講。
張國恩認為,12年國教的意義不是增加學生的受教時間,而是把國民素養的培育延長3年,並且讓教師更正常的落實多元化教學。
他強調,12年國教必須以「能力養成」與「知識傳授」並重,在國小著重學習興趣與習慣的養成,國中階段進一步給予多元學習體驗、職涯探索與性向定位,到了高中,則是職涯鞏固與初步專業發展。
張國恩指出,教師專業的提升是影響12年國教成敗的關鍵,教師必須更多元的創新教學,並且提出多元評量。
但是他坦言,長期以來台灣的師資培育太過於「工程師式」,透過修學分、實習、檢定,取得教師證,他形容,「就像用高普考專技人員的方式,好像修了一些課再通過考試,就可以當老師」。
張國恩無奈的說,目前的教育學程規定僵化,儘管師大提供師培生很多額外的課程,但都不能列入教育學分。他呼籲,教育部應該放手讓各師培大學建立特色。
同時,張國恩疾呼,因應教育變革,必須要先重塑師資培育系統,首先要讓教師具有服務熱忱、專業素養,並拉長師資養成的時間,可在同一所師培大學建立「學士+碩士」5年至6年的師培期程。
此外,目前教育學程分為國小、國中,他提到,既然要推動12年國教,就可以考慮打破中小學界線,嘗試發展「12年一貫」的師培大學。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記者胡清暉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309010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