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47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3-05-22
影音》我不要成為「新貧族」 葉大華談青年勞動困境
圖
圖
圖

【校園記者公領103林威皓/公領103張綺文採訪報導】面對低薪「囧」世代,臺灣青年該何去何從?5月16日晚上,臺師大【公】沙龍邀請臺灣少年福利與權益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以及公領系99級黃智羣,在誠10樓公領系教材教具室舉行座談,關心臺灣青年淪為社會新貧族與就業問題,並思考如何改善青年勞動條件。

  為何要關心青少年就業問題?葉大華指出,臺灣15至19歲青少年,有近12萬是全職工作,打工者則更多,然而臺灣政府並未重視邊緣青年就業問題。當教育預算多花費在師資聘用、對青年而言最重要的國高中階段分配到最少教育資源時,會讓這些早就離開學校教育系統的人社會資源有限,可能進而鋌而走險,進入地下經濟行業。
  臺灣青年面臨高失業、高非典型就業、高學債、低起薪的「三高一低」問題,其中「低起薪」來自於馬政府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出大專企業實習補助22K方案,卻形成勞方與資方針對大專青年起薪的隱形標準。葉大華表示,從22K方案開始,青年薪資開始受到重視,人們開始發現年輕人就業機會越來越危險,政府因而祭出22K政策,且是由政府帶頭鼓勵雇主聘用,這條線劃下之後,企業主就將其不斷下修。臺灣高等教育氾濫,現在資方又獲得政府政策背書,因而使許多七年級畢業生面臨求職冰河期。
  葉大華舉行政院主計處調查說明,30歲以下年輕人有63%月薪不到三萬元,成為「窮忙族」,市場「定錨」效應已然形成,即便青年擁碩、博士學位,薪資也無法顯著提升。未來政府將面臨「收不到稅」的窘況,因為年收入過低,政府無法對年輕人課稅,國家財政、勞動力都嚴重不足,中產階級則須扛起更多社會責任。葉大華指出,現今數掌握社會資源者都非年輕世代,年輕人自然容易不滿,日本已因為人口老化較臺灣嚴重,已出現啃老族、飛特族,更衍生年輕人毆打老人等社會問題。
  葉大華表示:「臺灣教育政策與就業市場脫鉤,許多教學品質差的私立大學高收費淪為『學店』,更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德國『雙軌制』教育制度每年訓練超過150萬人,取得學歷方式非常彈性,可以當學徒、也可以回到學校學習,德國雙軌制有許多職業達人,讓超過9成的學徒都能順利完成完整的訓練。」葉大華希望勞動教育向下扎根,不讓孩子覺得就業是「畢業後才要擔心的事」,社會能重視擁一技之長者,不論是白領或藍領階級的勞工。
  此外講座中也提到臺灣社會「年齡歧視」文化,也是使年輕人起薪低被視為常態的原因,尤其在華人職場此現象更加嚴重。當年輕勞工在幫大老闆衝業績時,老闆未回饋,遭遇金融海嘯年輕人又首當其衝。葉大華指出,企業家、大老闆雖有嚴重年齡歧視問題,但他們掌握較多社會資源,言論容易發揮影響力,使其他捍衛年輕人工作權益的言論與團體難與其抗衡。
  近年來,臺少盟結合民間企業資源及青少年團體推動「逆風少年大步走」青少年就業力培訓計畫,研發培育弱勢青少年就業力的輔導模式,葉大華指出,提早進入就業市場或初次尋職的弱勢少年,經過民間團體就業輔導後,就業力明顯提升,進而得以順利就職,然而要回應整體青少年失業率攀升及起薪偏低的挑戰,則取決於政府能否看重「世代正義」價值。
  公領系99級、現為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職員的黃智羣表示:「我從大一就進入樂樂棒球協會,剛好對於帶活動、玩營隊很有興趣,因此到畢業期間每個活動都參與,畢業隔天就進入公司上班。」黃智羣特別提到,起薪2萬6在臺北很難活得「有尊嚴」,存錢更不容易,現在薪資超過3萬塊,才開始想「活著」以外的事情,他也鼓勵系上未修習教程的學弟妹好好思考未來自己要做什麼。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