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68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3-05-16
臺灣原民原始藝術再現 美術系舉辦國際研討交流
圖
圖
圖

【美術學系提供】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舉辦之再現原始臺灣當代原民原始藝術再現系統的探討,正於中山國家畫廊與逸仙書坊舉行。本次展覽於記者會與開幕式當天,原住民文化委員會孫大川主委與行政院黃光男政務委員也親自到場肯定與嘉勉。


  在這次的展覽中,我們共延請了45位藝術家,其中包含了3位來自紐西蘭與澳洲的國際當代原住民藝術家,25位來自臺灣各族群的當代原住民藝術家等,作品形態多元豐富,包含了錄像藝術、裝置藝術、當代水墨等媒材形式。

  由於臺灣原住民藝術發展史,是臺灣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是臺灣百年政治經濟史的一個縮影,因此,本展在展列陳示方面,企圖以中山國家畫廊入口意向與展場內DM中的策展論述,勾勒出臺灣美術史與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史這兩條彼此呼應的歷史脈絡,期待觀者在看展的同時,能夠獲得更深度的理解。走進展場中,觀者可以透過作品卡上有關「原始情懷」、「族群美學」、「藝語表述」、「雜揉生產」等標記,來一趟臺灣美術與臺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的發展史之旅。

  當然,策展論述的區分與描寫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在此之外,我們相信透過本展所陳列的各種豐富且難得一見的珍貴展品與作品,您一定能夠在本展中獲得更多的感想與觸動,建構出屬於你自己的當代原住民藝術的關懷視野。


「再現原始:台灣『原民/原始』藝術再現系統的探討」國際交流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自5/11起於國父紀念館盛大舉行,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國科會共同指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策劃展出,涵蓋族群文化、女性藝術、環保永續等重要議題,是近年難得一見,融匯社會意識與美學的大型展覽,企圖從中探索一個複雜深刻的「原民/原始」藝術之歷史縱深與當代景觀。

本次活動邀請多位國際原住民藝術家、數十位台灣原住民藝術工作者、追尋原始美學的藝術人士,以及反映現況的新一代藝術家共同展出,讓觀眾一次飽覽百餘件富美感與觀念的美術品;這些作品以身分處境、性別意識與媒材特性的多重呈現,反思原始藝術與原住民藝術在台灣藝壇的現況,展示族群美學的相關議題。

  本展覽籌備時間長達一年,展示囊括日據時期藝術家顏水龍、畫壇前輩劉其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陳景容、吳炫三、廖修平,台灣原住民創作者哈古、撒古流、撒卡勒、王信一等人之作品,並邀多位青壯輩原住民藝術家、東海岸意識部落成員、近年移居花東之藝術工作坊主持人、長期關注原住民文化藝術教育工作者多人一同加入,以陶藝、木雕、金工、版畫、素描、油畫、攝影與紀錄片等多樣媒材形式,企圖交織出富對話性的豐富視野。

  開幕當日邀請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先生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蒞臨致詞,肯定這些台灣原住民藝術歷經部落傳承、壓抑、衰落與再興所迸發的能量,皆是當今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區塊,並對原民藝術之後的發展有諸多的期待;藝術家吳炫三也以「奮力挑戰未知、找尋台灣泥土味」講座揭開研討會序幕,除了分享創作經驗,也展示了動人生命歷程。

  研討會邀集來自全台各地的博物館學者、策展人、歷史與文化學者專家,針對南島藝術的發展與未來、原始藝術的再現體系進行多元論述。國際學者方面,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相澤韶男教授,將帶來紀錄照片、建築繪測圖與生活用品作輔助,展示長年記錄愛奴族的生活形貌的成果;獲頒澳洲國家榮譽勳章的瓊.孟丹已是三度訪台,此次將以原住民藝術發展之觀點,肯定混血雜揉的高度價值;澳洲國家大學博士麥書菲小姐曾旅居台灣,以畫廊行政經驗考察台灣原住民藝術與博物館的關係,展現對此類藝術品隱含的社會現象感到高度的興趣。臺灣學者們也透過台灣美術史中的原住民藝術發展脈絡、當代原住民藝術展示的實踐經驗等面向提出思考,透過論述展現近年來台灣原住民藝術發展的思維與方向。

  此活動正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展出,同主題共有兩個不同展廳:一樓逸仙書坊展覽時間由五月八日展至五月二十七日,二樓中山國家畫廊南北展示廳由五月十一日展至六月三日,每日開放時間從上午九點至下午六點,免費參觀。有興趣的民眾可洽詢尹小姐,電話02-27588008轉分機542。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網址:http://www.art.ntnu.edu.tw/art/
本次活動網址:http://art-aboriginal.weebly.com/
國父紀念館網址:http://www.yatsen.gov.tw/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