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公領系103級張瑞容採訪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在4月17日於正樸大樓5樓會議廳舉辦學術講座,邀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明璋主講-「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之使用:台灣與比較研究」,介紹資料庫應用於比較研究上,讓學術國際化。
臺師大社科院不斷籌備免費講座,邀請師生參加,希望提供學生更多元的知識和技能,副校長林東泰、社科院院長潘淑滿也到場進行學術交流。這次邀請臺北大學社會系教授蔡明璋,專長全球化、社會發展,蔡教授說本土研究建立社會調查資料庫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單一時間點的研究,而是看長期的社會發展趨勢。
蔡教授認為在追求研究本地化時,不要忘了與他國做「比較」,社會科的研究趨勢正朝「比較研究」發展,更客觀看出自己國家的特別性,讓學術論文更具體、實證性與國際性,蔡教授也介紹了許多免費的資料庫,鼓勵教授與學生使用,蔡教授認為「比較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有趣的現象,並分享他參與的跨國學術研究舉例說明。
蔡教授參與的研究是East Asian Social Survey(EASS),由日、韓、中國和臺灣學者共同合作,一起使用同一份問卷,採用比較研究方法,明顯看出四個國家人民不同的態度,這是比較研究的其中一個特色;其特色還有將國家由「作為比較的對象」轉變「作為比較的脈絡」;最後還有一個特色,一般理論多求同,而比較研究呈現歷史的特殊性,分析國家間的歧異。
社科學院大眾傳播研究所助理教授王維菁擔任講座主持人,專長是資訊傳播、資訊經濟與社會、傳播理論…等,她說:「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近兩年世界製造的資料量,占總資料量的90%,又因為科技發達讓資訊取得容易,但如何取得有效的資料,就需要完善的資料庫輔助。」
大傳所的學生們一起邀約參與講座,還有馬來西亞的學生詢問是否有馬來西亞的資料庫,但蔡教授說目前沒有;而碩一黃榮慶分享到:「之前就知道免費的資料庫,只是不知道如何應用,今天聽完蔡教授的研究例子,意識到我們應該更國際化,不能只封閉的自我研究。」
政治研究所的張姓男學生也認為資料庫對於他的研究論文十分有幫助,可以比較研究東亞、東南亞的政治文化。期望臺灣科會科學研究將會更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