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魏惠娟
(左)臺師大社教系主任張德永、(右)魏惠娟教授
【校園記者社教104許紹萱/特教104吳芸瑄報導】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2018年將有14%的老年人口,你做好準備了嗎?你知道如何準備嗎?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在12月10日下午邀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魏惠娟教授,以「高齡學習的社區化」為題,分享推動「樂齡學習」的點滴和願景,吸引師生熱情參與。
「樂齡學習」是一個較新穎的名稱,有別於傳統的稱呼諸如長青人士、銀髮族、老人等,樂齡的宗旨是「快樂學習、忘記年齡」,教育對象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使這些「明日的老人」提早做準備,邁向身心靈富足、健全的「活躍老化」。魏惠娟認為透過廣設「樂齡學習中心」以及深化課程的內容,才能真正達成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引導人們看見未來和學習上的需要,學到如何增加能量並減輕負擔。
會上播映紀錄短片「阿公阿嬤上學去」,影片中的施能居阿公說:「我們老人是燦爛的夕陽,而不是黃昏的故鄉。」他的生活原本壟罩在鼻咽癌的陰影中,直到接觸桃園平鎮的樂齡學習中心後,重燃年輕的鼓手夢,和其他爺爺奶奶同組樂團,在全台大小舞台巡迴演出。魏惠娟表示,樂齡學習不只能改變人們對老化的觀念,也能改寫一部部人生劇本,再創許多驚嘆號。她也呼籲每個人即早規劃退休後將近二十年的生活,並付諸行動,別輕易虛度這段「第三年齡」。
與會者把握難得機會與講者互動,社教所碩士班學生提出樂齡學習是否能產業化的疑問,魏惠娟打趣說:「樂齡學習、高齡產業絕對是有市場的,而且再多都不嫌多,它不會像『葡式蛋塔』般迅速崛起跟殞落。」她鼓勵在座每一個人都投入樂齡產業,甚至創業。例如創立一間販賣健康食品的商店,並雇用中高齡人為員工,就是一種嶄新的作法。要了解老化可以先從服務他人開始,魏教授建議大學生到各地的樂齡學習中心當志工,除了對老化有更具體的認識,也能從這些學習者身上發現不少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