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國文103歐世安採訪報導】為何吸血鬼總是有處女情節?性愛與死亡有什麼共通性?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老師為你一一解答。101年11月20日下午,由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所舉辦的專題演講,探討西洋文學中的性愛與死亡,從有關吸血鬼的文學作品加以解釋,了解十九世紀的性觀念以及人們對於吸血鬼的認知。
吸血鬼存在著「越界」與「力量」的兩種象徵。他是生與死的越界,陳超明教授說:「吸血鬼是生命跨界的概念,他是死亡的再起的概念。一直到生命終點的時候,才知道死亡的意義,而吸血鬼是唯一歷經死後世界的人,他才能告訴你那是什麼。」而吸血鬼的力量表現在他有著諸多特色中,例如:不朽的肉體、超自然的力量、性的關係等。吸血鬼是否存在於世上?他的存在分為實體事實存在與虛幻意識存在兩種,此次演講是以意識存在來探討。
為何這些吸血鬼多有處女情節?可以從吸血鬼與性首度做連結的文學作品——《德古拉》(Dracula)來探討,《德古拉》是愛爾蘭作家亞伯拉罕.布拉姆.斯拓克(Abraham‧Bram‧Stoker)的作品。陳超明教授表示:「男性作家喜歡探索女性接觸性心理的過程,吸血鬼多半接觸處女,為什麼是處女?因為她是第一次了解性的過程。」
性愛為何與死亡連結?陳教授表示:「打破男女之間的情慾觀,男人有情慾,女人也有情慾,情慾經驗接近死亡經驗。」由於這兩項均為極端的感官經驗,性高潮是拋棄既有社會束縛的表現;瀕臨死亡則會造成人遠離現實的感受。因此以吸血鬼來將性與死亡加以連結。吸血鬼是性解放的代表,文學中以吸血鬼誘惑處子導致其純潔的喪失,這種處子被危害,伴隨恐懼、死亡而達到完全的性解放,是一種推翻舊有性觀念的表現。
吸血鬼是人類情慾重要的文化工具,在安•萊絲(Anne Rice)的夜訪吸血鬼中(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有著同性戀、戀童情節的存在,這是情慾是流動的概念,情慾不限制在任何性別、甚至是物品上,陳教授說:「戀物癖本身就是一種高潮的過程。」流動性的情慾,又為吸血鬼與性解放更加深了彼此的關聯。
人們用非人類的存在來定義人類,近期吸血鬼作品又與青少年有所連結,因為年輕人喜歡恐怖的美學經驗,而吸血鬼的死亡與性愛帶有強烈的驚悚美感。不論吸血鬼是否存在於世上,只要文學作品持續書寫他們,這樣的經典傳奇就不會有消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