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人發104林欐曜報導】生活中我們所使用、食用的物品中,究竟有多少是安全的呢?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現今這個世代難以劃分界線,合格標章是不是能夠保障我們呢?臺師大通識中心在10月24日邀請本校化學系的吳家誠教授與大家分享,透過輕鬆聊天的方式,帶領大家看到化學的另外一面,現場氣氛熱烈,大家踴躍發問。
食衣住行的各項民生問題都需要檢驗,CAS的認證與頒布法條的細項,吳教授都參與過,他打趣道當時有許多記者要採訪他,他都很配合地提供資訊,就只差他們寫有稿費,但是他就沒有了。吳教授分享他昨晚參加公視的錄影,討論六輕的相關議題,從一個科學家的角度去切入來看待生活的所有事情,吳教授認為現今的走向是一條不歸路,未來如何是操在年輕一輩的手裡。根據美國環保署的統計,有登記的化學化合物從95年到現在,已經由1500萬種激增到2000多萬種,目前還持續增加中,但是目前生活中有使用的的部分只有八萬種,若是不再去開發新的化合物,就維持在現況,難道大眾不滿足嗎?教授認為我們是處在一個失控的世代。教授曾參與經濟部的一項會議,關於台灣合法登記方面,相關責任是勞工安全研究所,根據統計的數字,現今工業使用64200多種中就有19000種是有毒的,還有近千種的環境賀爾蒙及致癌物,確實讓人感到憂心。
化學檢驗的方面,難免會有一些動物實驗,但是由於有許多的變數,所以難免就會犧牲不少小動物,吳教授跟大家舉例說,他有位學生到大陸去研究「砷」,他問學生在那邊都學到了些什麼,她回答道竟是殺兩萬多隻的白老鼠。現在有很多都商品都標榜不用動物實驗了,改採細胞來做實驗,例如酵母菌。有許多業者會將產品「漂白」,相關業者有製藥、美妝、食品,將有毒的寫成沒毒,即使無稽也含有少量毒素,讓廠商大膽使用,這是對消費者非常不好的行為。吳教授陸陸續續和大家一一介紹礦泉水、鴨血等等例子,讓大家能夠對於生活中的化學能夠有進一步的了解。
人發103級王同學表示:「這場演講的內容相當生活化,不會像教科書上寫的那麼生硬,吳教授舉的例子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當貼近,讓我們覺得化學是有趣實用的,有所共鳴。尤其他在演講的一開始便提及『不如給他一支釣竿去學釣魚』,這句話更是讓我印象深刻,除了給竿之外,更要有魚餌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