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公領102 蘇璿報導】為增進教師教學和與學生互動品質,臺師大參加五項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計畫,9月8日在公館校區舉辦「學科教學知識分享與推廣計畫成果發表會」,臺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黃嘉莉教授提到,教師其實和醫師一樣,他們同是臨床資訊的推理者,將所學因材施教給予學生。
臺師大參與由國立臺灣大學為核心的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9月8日在公館校區舉辦「學科教學知識分享與推廣計畫成果發表會」,參加者除了臺師大師生,也有許多外校貴賓,教發中心劉祥麟主任致詞時,向大家介紹校門口植物「南洋杉」其實就象徵學校師生是共同體。
教師的工作其實和醫師有相似的部分,他們同樣是臨床資訊的推理者,臺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黃嘉莉教授表示,醫師根據許多資料進行假設,藉由知識和經驗,去回應診斷結果;而教師除了本身擁有的知識,與學生的互動中,也在預測和反省,然後對學生產生不同影響,所謂的學科教學知識,就是指老師能有效傳達某學科主題內容給學生。
臺師大參與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的「開放式課程平台」、「基地營」、「學科教學知識課程分享與推廣」、「領航制度教學諮詢」、「示範表決器」五項計畫,參與者還包括世新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等,共12所學校,其教學資源中心的目標,是希望建構一個教學資源共享平台,互相交流各種資源和人才,增進北二區教學成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