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4026人
圖 新聞投稿
2012-06-07
影音》遇見高行健 和大師一起尋訪靈山
圖
圖
圖

【校園記者社教102高嘉鎂報導】和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高行健「尋訪靈山」。6月6日下午高行健來到臺師大,邀請六位文學院教授與高行健對談《靈山》一書,以莎翁、地理尋根、歷史到原始情慾等角度深入探討,高行健說:「找尋一種已喪失的中國文化。」原本六十人文薈廳沙龍,卻湧入近兩百人和大師一起「尋靈山」。


  文學院主辦「尋訪靈山‧遇見高行健」大師座談活動,由國文系高秋鳳主任、鍾宗憲教授分別擔任主持及引言人,並邀請國文系李志宏、英語系梁一萍、歷史系陳登武及地理系汪明輝教授擔任與談人,和師生一同探討《靈山》,深入談論「虛構與現實人生」、「文學與生命質感」、「藝術與語言表達」三大議題。

  高行健曾研究小說,《靈山》是小說敘述大全。「什麼是小說?」他認為:「小說的根本是敘述。」小說未必要塑造性格,一人內心獨白也可以是小說。《靈山》以設想、內心獨白、製造談話對手、想像一名女性以及自我投射等方式撰寫。書中也充滿戲劇性,但因為是小說,不少人企圖編成音樂會、舞劇,卻沒有完成,高行健:「若要編成戲劇,要以不同方式寫成。」

  「這部小說就像哈姆雷特的內心獨白。」英語系梁一萍教授說:「小說中出現許多戲劇獨白,就像是自言自語;不斷以口述傳統引誘讀者,也像是說書。」地理系汪明輝教授:「我將靈山看成一種『逃離』,逃離一空間,追尋另外被稱為『靈山』的東西」。針對書中對中國少數民族描述,汪教授身為鄒族,他表示,阿里山是靈山,但已面目全非,傳統文化難傳承,「回不去了。」汪教授說,只能在兒時記憶中追尋。

  高行健提到尋根,過去曾為逃命走訪長江水域,五個月一萬五千公里路,成為「真的野人」,也是種「逃離」,躲避政治與文壇腐敗,並研讀《水經注》、《史記》探索中國文化,感嘆於年輕人不解中國。

  「歷史是什麼?」歷史系陳登武教授:「《靈山》是政治的訓誡,是道德的教諭,是宗教的教義,是處事的哲學。歷史怎麼讀都行,《靈山》怎麼讀也都行;《靈山》寫歷史,《靈山》創造歷史,《靈山》已經成為歷史。」國文系李志宏教授:「西遊記中所有修煉都是為了成人、成佛,《靈山》卻是反其道而行。」

  針對情慾,高行健說明:「情慾是人的本性,只有慾沒有情,是動物,人的情感反應生活。文學作品離不開情慾,就連孔夫子也是。書中所寫為了貼切現實,符合人性。」高行健為尋訪靈山下註解:「認識再認識,當認識不夠,便要去再認識,什麼是終極真理,我什麼都不知道。」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