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公領系103 姜庭歡】5月17號是國際反恐同日,臺師大性壇社愛洛生活節系列演講活動特別邀請曾任立法委員、台北市副市長兼文化局長的李永萍,帶領臺師大學生從西門紅樓的演變來探討台灣同志議題在國際上、政策上以及制度上的差異和改變。
西門紅樓於1980年建立,為日治時期的建築,受英國影響,其外觀呈現八角形的洋式風貌。曾經稱為「紅樓戲院」,播放二輪電影,為同志的聚集處。後來戲院逐漸沒落,現已改成文化創意市集,也有許多原創樂團在此演出,而西門紅樓南廣場,有多家同志酒吧與咖啡廳,是知名的同志聚集地,在全台,甚至國際上都有相當的知名度,並持續舉行「台北同玩節」、「同志大遊行」等大型活動,吸引國際觀光客群。
李永萍認為,臺灣是個「有意思」的地方,社會價值觀寬容,但在實際落實到制度上卻無法突破,最主要是要將同志婚姻合法化,臺北市2007年在同志友善指數上票選為世界上對同志最友善的城市之一,若能比照美國,授權各城市自行決定同志婚姻的合法化,再交由各縣市公投,李永萍對在臺北市的同志相關制度改變有信心。
國文103級蘇倍筠表示,自己是因為對同志議題有興趣所以來聽這次演講,能從中了解到同志婚姻合法化推動上的難處。本身贊成同志婚姻的合法化,認為「喜歡」不應該被限制,和社會上的主流價值不一定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