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國文系101郭力瑜/地理系102賴祉維報導】「十二年國教,為什麼這麼複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因應十二年國教的推動,積極面對嶄新教育環境,5月5日特別邀請前教育部部長曾志朗、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專家學者及第一線教師進行多方對話,為社會提供明確方向。
臺師大副校長林東泰表示,菁英與社會大眾應相輔相成,研討會希望能對十二年國教議題背後的社會體系和資產社會階級所形成的問題起振聾發聵作用。研討會主持人臺師大師培處處長林陳涌指出,不同聲音會使十二年國教走的更長遠,研討會殷鑑九年一貫來觀照十二年國教定位問題。
面臨社會挑戰,曾志朗呼籲提升國民素養的重要性,學生應具備語文溝通能力、科技知識素養、數學與應用素養及面對數位時代的能力。語文溝通能力提升期望與國際接軌,提高學生競爭力,協助學生自我定位及多元發展出路;科技知識素養則訓練學生辨讀網路訊息,避免扭曲及接收片面知識,並對生活事務有基本概念,才能參與公共議題討論;數學與應用素養期望學生培養了解數字的概念及敏銳性,而數位時代則是融入無國界生活圈,建立個人與科技網路連結。
面對踴躍的提問,曾志朗回應:「希望在多元架構上,讓學生建立能力,得到廣泛的興趣,學生應與家長、社會及本身對話,教育提供他能夠做選擇的能力,抉擇還是應由他自己決定。」
「多元成就,是普世價值。」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指出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並引用嚴長壽先生看法表示,現在的經濟與人才都是吃過去存糧!研究顯示人才缺乏世界排名第十名,足見重視人才培育的必需性。
近來媒體僅報導入學升學考試,是十二年國教的單一面向,在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看來並非十二年國教本質。讓國中教育回歸基本面、延後分流提升教育公平性、品質教育提高契機是十二年國教在人才培育上的三大優勢。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吳清鏞不只以一個執策者角度,更以身為一名父親來關心一個孩子的性向發長,他特別強調適性發展,未來高中是接納學生,而非挑選學生,更提出實際配套措施照顧到學生受教權益及教師專業的精進。
下午座談更邀請立法委員鄭麗君、陳學聖、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分享十二年國教法制化的重要性。5月12日將繼續針對課程、教學暨適性輔導面向進行研討,歡迎踴躍參加,詳情請見:http://otecs.ntnu.edu.tw/ntnutecs/images/customerFile/psls/news/news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