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公領103張瑞容報導】3月30日上午,臺師大臺文系臺灣文學史專題研究課程,由臺文系副教授林淑慧主持,邀請台大中文系教授鄭毓瑜進行演講,演講題目為「文學典範的建立與轉化」,研究生表示獲得許多面向的研究建議。
臺文系研究所課程邀請臺大中文系教授鄭毓瑜來演講,機會難得,因此除了研究所學生參與外,特別開放給校外人士參加,鄭毓瑜教授針對自己的研究做分享,認為應探討文學如何構成,而不是文學是什麼,文學是作家與讀者雙向的互動,關係性的文學文化史,個體與集體的對話。
臺大中文系教授鄭毓瑜,研究專長有中國文學批評、六朝美學、賦學研究等,鄭毓瑜教授表示:「時空變遷與身分認同:包含所有虛實的時空感知與意識形態的變遷,乃至於"自我"與"他者"的概念轉換,或是社會文化脈絡下的 角色扮演等可能影響"典範"形成的因素。
臺文系副教授林淑慧,研究專長有台灣文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文化論述(散文與歷史,文學與儀式)、文史資料庫(建構與應用)等,對於擔任這次演講主持人,林淑慧副教授表示:「非常感謝鄭毓瑜教授撥空前來演講,教授特別留多一點時間與同學們問答互動,希望可以互相交流,擦出更多新想法火花。
地理系102級黃健綸發問:「有一堂課老師讓我研究硬性空間與軟性的文本結合,但老師表示不夠融合,需如何改進?」
鄭毓瑜教授反問道:「你有讀完所有的文本嗎?要做跨領域很辛苦,但做成功了,成就感特別高,當你讀完所有的文本,就能將融合理論,比別人懂得多。」
課程精采許多校外人士也積極參與,其中陳文豊表示:「因為注意著臺文所的網站,所以特別來聽講,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
最後,鄭毓瑜教授給了研究生一些建議:「1905年廢科舉之後,才有西方的專業分科,臺灣保存文史哲不分的舊學傳統,臺灣文學明顯已經牽涉史學、哲學、語言、藝術甚至文化研究等領域,根本無法從單一語文屬性與使用的族群、地域去簡單歸類。因此建議研究生進行跨領域研究,可以相互激發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