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國文101郭力瑜報導】對於無法明確量化的質性研究方法感到手足無措嗎?3月28日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蕭瑞麟來為你解惑,蕭所長以實際的案例讓所有在場的聽眾一起喚醒沉睡在體內的福爾摩斯,帶領學生發揮偵探精神腦力激盪,對於觀察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歸納及詮釋。
政大科研所所長蕭瑞麟認為,「質性研究一言以蔽之就是脈絡﹗」質性研究或稱為質化研究,是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質性研究存在許多不同研究方法,但是有一個本質上的關鍵,即是脈絡,同一個現象可以有不同層面的推理,而脈絡是前因後果的發展軌跡,現象與現象之間根據關聯性的串接。
蕭瑞麟說,如果做質性研究不懂脈絡,就好比研究白血球、紅血球等血液組織,卻不清楚動脈、靜脈一樣。更以實際案例「在祕魯村莊宣揚燒開水」的情況,帶領同學從觀察的脈絡中尋找蛛絲馬跡,檢視物件背後可能的意義,案例中當地人使用木桶裝燒過的開水,敏銳的研究者需要注意,木桶會使水遭二度汙染,導致燒開水成枉然。從訪談的紀錄中層層抽絲剝繭,發現之所以推動燒開水困難的原因。講者引導學生以當地人的觀點進行推理及詮釋,可得知村民心繫的皆是繁忙農事,無法理解為何要多花費時間在燒開水上,如果從村民所在意的部分著手說服就可以事半功倍。質性研究是「人」的研究,關心人、在意人正是人腦與電腦不同之處﹗
不同於單方面的演講,蕭瑞麟經由不斷提問,引導學生按照脈絡釐清現象,從田野調查跳出問題來看問題,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應並行,即時的資料分析幫助聚焦所需關注的方向,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