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國文101郭力瑜報導】「藝術創作過程即具療效﹗」臺師大心輔系學會3月21日邀請經驗豐富藝術治療師周怡君,與學生分享諮商輔導新方法,帶學生從歷史脈絡來認識「藝術治療」,並以個案實際讓學生理解在藝術創作背後無聲的訊息。
藝術治療師周怡君說,藝術治療(Art therapy)即利用各種藝術創作表達自己內心思想與情感,藝術作品具有治療和診斷功能,當事人的情感常常包含在藝術作品裡,提供治療師和人治療期間的處理指標。藝術能提升情緒自我效能,對於自己能透過有效且適切的情緒表達,產生自信心。許多特殊孩童可能因為自身情緒,或遭受外界異樣的眼光,因此對於人際疏離,藝術創作讓孩子重新自我認識,表達內在情緒不致於情緒失控。
藝術創作重點不見得都在結果,而是過程,就如同孩童堆樂高最大的樂趣在推倒的剎那,並非蓋起多雄偉的城堡。擁有掌控對樂高積木的生殺大權,被允許的破壞瞬間,使孩童享受當下。藝術治療師周怡君表示,藝術治療(Art therapy) 藉由人類具有創作的天性,一種自我發現、一種自我與外在世界溝通的管道,而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治療的過程。本身具有物理治療背景的周怡君認為,一般治療遇到最大的瓶頸,是沒有明顯動機的孩童,缺乏目標,治療難以進展,而藝術搭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為雙方開啟語言以外的窗口。
周怡君強調,藝術治療對於沒有言說能力的人特別重要,作品是一個有用的診斷工具,來輔助協調雙方之間的溝通,更可能是最有效管道,進而解決問題、化解衝突,利用自我回饋的創作過程,形成新的認知來促進成長和正向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