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公領103陳熅奇採訪報導】「大學生如何能透過公共參與過程中找到未來人生出路和充實自我競爭能力?」3月15日晚上,第二場由臺師大領袖社和國會社共同舉辦之系列講座「大學生的公共參與」舉行於誠201,主講人國民黨發言人兼青年團副執行長馬瑋國期勉大學生就是要有不怕挫折挑戰的勇氣和不被「框架」住的叛逆/不服氣。
為了提供大學生確認自己未來方向的能力,領袖社和國會社於期初攜手舉辦的第兩場講座邀請到國民黨發言人兼青年團副執行長馬瑋國,來給現在大學生建議,應勇於嘗試新事物,若是對人生充滿疑問,更要向其探究鑽研。並透過分享自我求學時對公共參與之經驗讓參與者學習參考。
國民黨發言人兼青年團副執行長馬瑋國,曾任東森電視台前記者,大學時期曾任台大模擬聯合國社第三屆社長,因參與哈佛世界模聯大會,而想把聯合國概念在台灣的各大學推廣出去,促成模聯社在各個大學萌芽綻放。她期勉眾人應好好把握利用大學參與公共事務,對自己的選擇保持自信,別讓別人去決定自己的能或不能。
馬瑋國勉勵大學生應在大學時期中充實自己的能力,更與在場大學生分享自身經歷,表示人生經歷可以分為「履歷上看得到」和「履歷上無法看到的事」。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斐然的工作經歷,都是透過充實自我和積極爭取才能得到。求學時,雖非新聞系出身卻依然因為興趣,選擇於大二暑假到中視實習,並得到東森獎學金使記者成為人生第一份工作。對於第一份工作,她認為不要問錢多,也別視為最後一份工作,而是期許能在其中得到最大學習。
但在履歷下確有許多看不到的挫折痛苦和挑戰,這便是「履歷上看不到的事」。在記者工作下是高度壓縮、不容許有犯錯的空間,因此訓驗出高度EQ和應變能力。可在三年後,她卻突然決定隻身一人出國攻讀碩士,馬瑋國笑道:離開工作是因自己一直都希望能夠出國念書, 再者她認為除了勇往直前實踐目標,人更應該有隨時修正自己夢想軌跡的能力。
「最美好的事通常在意料之外發生,只要準備好自己,當機會上門,便能發光發熱。」馬瑋國勉勵在場青春無限的大學生,把握機會能多做一點便是多學一點,別因挫折侷限住自己。最後,她重申大學時光的珍貴,「出了社會較難有時間念書了。」更應把握透過公共參與明確自己未來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