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233人
圖 新聞投稿
2012-03-16
生科系跨領域研究 雙酚A加塑化劑毒性更大‎
圖

【公關室胡世澤報導】瘦肉精風波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其實不只食品安全需要把關,我們的生活用品、飲食裡,充斥著塑化劑、雙酚A等危害健康的「環境荷爾蒙」,更應該嚴格把關。學者發現,雙酚A與塑化劑具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組特性,他們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不只相加甚至相乘的傷害, 這類環境荷爾蒙長時間進入人體恐影響生殖能力,危及健康,因此呼籲環保署應嚴格「溯源管制」塑化劑和雙酚A,並於此類用品增列警告標示,讓民眾遠離環境賀爾蒙。


臺灣身為塑膠王國,從夜市裝熱食的塑膠袋,到多數人每天使用的包裝飲用水、包裝食品容器,無一不是塑膠製品;此外在紙杯、盛裝熱食的紙餐盒、罐頭內壁塗料,ATM收據及刷卡簽單的感熱紙。其中不少含有可能致癌,傷及幼兒腦神經發育及導致過動與罕見疾病等風險的塑化劑與雙酚A,你我天天不知不覺中都在和環境荷爾蒙為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與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李水龍教授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生物資訊與毒理基因體學的方法比對化學物質與基因/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關係,發現雙酚A (BPA) 與塑化劑 (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 具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組特性與對人體健康不良影響。

研究團隊人員比較雙酚A與五種常見塑化劑,發現此兩類化學物質與共同的基因/蛋白質群組產生交互作用,這些生物標記可被用來作為檢測從塑膠滲出不同化學物質的毒性,這個研究成果今年二月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 基因「GENE, 2012 February 15; 494:85-91」。

該研究比較雙酚A與五種常見的塑化劑 (DEHP/ MEHP及DBP/ BBP/ MBP),分別找出1932及484個 與其產生交互作用的基因/蛋白質。該研究結果經過基因/蛋白質路徑(pathways)與網絡(networks)分析, 找到89個共同的關鍵生物標記(biomarkers)。

該研究並分析這兩類化學物質暴露與基因/蛋白質交互作用的毒性網絡、排名前十名的毒性中有五種與發炎反應有關,而在其造成的疾病風險中、前十名疾病風險包括生殖相關疾病、前列腺相關疾病、子宮內膜相關病變、卵巢相關疾病、及乳房相關病變。

先前很多研究結果已經證實雙酚A與塑化劑為環境賀爾蒙,其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發育、免疫與代謝系統、而引發許多疾病,長期暴露可能導致雄性生殖器官缺陷、雌性的性早熟、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過動症、注意力缺陷、學習及記憶受損,也可能增加乳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細胞癌症的風險。
塑膠在現代生活中被廣泛地使用,而雙酚A與塑化劑 會由塑膠中滲出到周遭的環境。由於塑膠的高產量、廣泛使用、與其造成內分泌干擾的疑慮,身處石化塑膠王國臺灣,民眾與主管機關應該密切地注意塑膠的使用安全。去年塑化劑風暴引起社會震撼至今,塑毒超標品項仍層出不窮,雙酚A同樣遍佈於國人生活環境中,民眾可以改變生活習慣以減少危險化學物質的暴露,也希望政府主管機關除了嚴格把關之外,更能積極教育民眾、推廣宣導雙酚A與塑化劑等環境毒物正確相關知識,讓國人攜手建立安全的食品與生活環境。

註: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MEHP(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 及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BBP(鄰苯二甲酸丁基苯甲酯)/M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