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871人
圖 新聞投稿
2012-01-18
影音》兩岸口譯大賽獲佳績 得獎學生分享秘訣
圖
圖

【校園記者教育馬杰堯報導】臺師大翻譯研究所學生詹柏勻、陳德怡、施祖琪和劉宜鑫等四人,代表臺灣前往廈門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歷經「主旨口譯」、「對話口譯」和「會譯口譯」等三個關卡,最後抱回四座獎項,表現優異。難得的比賽經驗,詹柏勻、陳德怡和劉宜鑫三位參賽者,透過專訪,要和臺師大師生分享出國所學,同時對於有志從事口譯工作的學生,提供學習建議。

  「兩岸學生的翻譯能力不分軒輊,表現風格才是最明顯差異。」三位參賽者不約而同地表示,相較於臺灣口譯員的親民路線,大陸選手各個展現出掌控全場的霸氣。二等獎得主陳德怡說﹕「大陸學生一站上台,他們的氣勢就比較強烈,感覺可以掌握全場氛圍。相較之下,臺灣學生和觀眾之間的互動,較有親和力。」 兩岸口譯環境的不同,可能就是造成這種差異最主要原因。陳德怡分析,在大陸,口譯員可能一次就要面對上千名觀眾;但是在臺灣,口譯員多半都在近距離、固定空間裡翻譯,表現出來的氣勢,自然有差。「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臺灣學生自信心似乎不足。其實我們能力夠,但就差在那股氣勢。」

  不過,當碰上突發狀況時,臺灣學生親和力十足的風格,反到格外適用。獲得三等獎的劉宜鑫就說:「大陸學生上台之後,感覺都比較嚴肅。但是臺灣學生面對壓力時,還是可以微笑面對,以輕鬆的方式化解危機。」

  「大陸學生的英語程度明顯提升。」這是三位參賽者對於對岸選手語言能力一致的看法。一等獎得主詹柏勻表示,這一屆大陸選手的英文程度,不少人可以說得像是母語人士一般流利,中英文的轉換能力,也更加輕鬆流暢,顯示出他們在語言基本功,以及口譯能力方面,都有下苦工磨練。

  三位選手在訪談中都強調,口譯工作的基本,還是在於達到溝通目的。劉宜鑫就指出,口譯員最重要的還是語言能力。「表現得好的選手絕不是偶然,語言絕對不能急就章。」他同時也表示,想當翻譯,就不能是個井底之蛙,對中外文化、流行趨勢都要有所了解,生活經驗精采、豐富,碰到突發狀況,如兩岸用語差異時,才不會措手不及。

  詹柏勻也點出,個性是成為口譯員的關鍵。「想要當口譯員的話,你一定要喜歡與人溝通,並且喜歡舞台。在舞台上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擔心自己犯錯,就是記得享受當下的機會。」

  想要鍛鍊自己的口譯能力,多練習是進步的不二法門。陳德怡提醒:「有機會就多上台,讓自己習慣舞台,可以非常自然的講話。多練習,讓自己即使緊張,還是可以穩住腳步。」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