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地理103路行報導】公民素養的培育一直是眾人關注的議題,究竟臺灣的公民素養有多高?臺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在11月19日上午舉行ICCS2009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成果發表會,透過測驗評量,調查臺灣學生的公民素養程度與現象,提供公民教育新的教學導向。
ICCS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會(IEA)所主辦,目前共有38個國家參與,本次計畫ICCS2009是臺灣首度完整參與ICCS計畫,目的在評量八年級(國二)學生的公民素養,由臺灣師範大學、市立臺北教育大學以及政治大學組成跨校跨領域的專業團隊執行。針對公民認知、情意與行為等面向進行調查分析,對未來公民教育改革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學生的公民認知排名第四名,但在公民活動的參與方面仍需加強,學生對於族群平權的支持度排名第一名,政治效能感卻仍需努力。研究團隊更發現了有趣的現象,儘管臺灣學生對於族群平權的支持度很高,但對於新移民平權支持度卻低於平均值。臺師大教育系劉美慧教授表示:「這樣的現象顯示,我們對於平權的教育比較接近一種政治正確的口號式宣言,未來提倡教育應該更重視這一塊議題。」
公民素養因文化不同而國際間有所差異,研究團隊根據調查,發表數篇論文探討臺灣學生公民素養,引起在場學者熱烈討論,提出許多關於未來公民教育改革政策的建議,期許教育部未來擬定改革政策時,能參考採納,使臺灣公民素養教育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