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752人
圖 新聞投稿
2011-11-02
先畫靶再射擊 成果導向的多元評量
圖
圖

 【校園記者地理103路行報導】考試常被拿來測量學生能力,但要如何出題,才能測出教學成果,真正反映學生程度?配合教育部101年系所評鑑,教學發展中心10月27日舉辦學習成果導向多元評量講座,針對多種學科領域提出不同命題類型和介紹電腦E化命題,讓老師們輕鬆命題,掌握教學成效。

    這次講座特別在公館校區舉行,讓在公館的老師們就近聽講,免去通勤上的不便,邀請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陳柏熹教授主講,「先畫靶,再射擊」陳教授以射箭比喻評量,點出配合教學目的設計測量工具之重要性,並舉例多項評量方法,解析題目類型,讓老師們輕鬆抓到命題訣竅。

分數不是教學目標 正向影響學生才成功
    成果導向教學重視引導學生學習,期許學生在課堂上除了知識,還能夠學到其他能力。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往好的方向邁進,未來能和社會接軌。陳教授說:「只要能對學生有正向改變,教育就是成功」。傳統考試以分數定高下,不能確切測出額外能力。評量學生不該只用分數,測量工具也要多元化,配合教學目標出題,才能準確測出學生能力。

「先畫靶,再射箭」先確立測驗目標
    評量目的是要測出學生能力,陳柏熹教授建議老師,先確立明確測驗目的,分配領域比例,建立測驗藍圖,便能著手設計測驗。明確訂出評量重點,才能達到有效教學,準確測量學生能力。

學生知多少?認知領域題型多樣
    學生是否了解課本內容、理解觀念,老師出題考試便能知曉一二,利用選擇、是非題等選擇反應題,簡易且快速確認學生是否理解觀念。情境題考驗學生應用能力,是否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難題。或者給一段文章,讓學生做出摘要,或畫心智圖,判斷學生是否理解概念架構。陳教授建議,可多利用簡答題與申論題,配合評分標準,更比是非、選擇題能精準測出學生理解程度。

技能領域 注重實質操作過程與結果
    縫製衣服、烹煮食物、修理引擎等技能教學,學生需經由感官去學習,實際操作演練,經歷複雜的練習程序,到最後熟練並靈活運用。陳教授以學開車為例,「駕駛先從駕車步驟慢慢摸索,進一步能自動化反應動作,最終成功學會開車。」在評量技能領域時,老師可將技能繁雜步驟列成行為檢測表,評量中一一勾選學生達成項目,便能掌握學生不足之處,注重過程與成果,確保學生真的學會。

情意領域 需長時間觀察
    情意領域較為抽象,學生將課堂上所學概念,理解並執行,產生評價,最後成為個人性格特質的一部份。例如在火災發生時保持冷靜態度應對,便是屬於情意領域的一種,此領域測量常因事情發生狀況不同而有不同反應,需要長時間觀察測量。

性格類測驗 測量抽象特質
    像是上課態度、職業興趣取向等抽象特質,該如何施測呢?利用各種性格類,一一檢測。例如透過觀察,以客觀的軼事紀錄判斷行為,或憑藉外在行為表現,再由評分者自行評分的評分者評量法;製作自評表如Likert量表、自比式量表,給予選項並由受測者按照心理狀態勾選相似等級程度的受測者自評法,此方式的缺點是受測者不一定誠實作答,可能為達高分,有意地勾選分數較高的選項。另外也可由受測者之間同儕互評,觀察團隊間關係互動,或學習歷程檔案,觀察學生學習變化歷程。

問題設計不明確 影響測量結果
    許多閱讀測驗洋洋灑灑印上長篇文章,讓學生從文章內容找出答案,陳教授認為,應該讓學生先理解文章內容,再從中推測出答案,才能確保學生真正理解觀念,而不只是擁有好眼力。另外,許多老師在編製此類題目時,抱著用越少的題目,考出越多種概念的心態,融合多種概念,但選錯題型,導致學生可從題目或選項當中猜出答案。在命題時應該配合目的,選擇適合測驗方法與評分標準,才能準確測量學生程度。 

考題多元化 圖片更勝文字敘述
    現今考題千變萬化,有些題目敘述較長,導致學生常陷入無法理解題目所問概念,而無法作答的窘境。陳教授表示,若能多以圖片、聲音、影片取代文字敘述,能更明確表達概念,也更貼近現實狀況,讓學生做連結。心輔系推出電腦化多元智慧適性測驗提供全校系所諮詢使用,透過電腦命題,除了可以測驗反映靈敏度、身體平衡感等肢體實作項目,亦可利用圖片、聲音影像等多媒體資訊命題,讓題型更多元。

施測前先前測 降低測量誤差
    成果導向注重學生的多元能力,測量工具也應多元化。陳教授提醒,每樣測量工具必定有誤差,老師在進行測驗之前,可先請助教試做題目,透過第三者先進行試測,評斷測量是否符合目的,評分是否合理,在進行測驗,能夠降低測量的誤差值。設計測量工具如同打靶,擁有目標,才能精準射擊,準確測出學生能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