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社教102高嘉鎂報導】不是吸血鬼,蝙蝠是森林保衛小尖兵!響應2011國際蝙蝠年,臺師大生命科學系10月28日在公館校區舉辦「動物生理與行為適應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美、日、中等各國學者參與,希望加深大眾對蝙蝠的瞭解與體驗。吳忠信教授說:「發表交流讓台灣研究發揮世界影響力。」
會中探討包括蝙蝠生物聲納行為、狨猴聽覺與發聲神經等主題,邀請美國密蘇里大學任晃蓀教授擔任主席,另外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紐西蘭以及大陸學者,一同來台參與盛會,與國內外學者、研究生共同交流並交換新知。
任教授:「蝙蝠一小時抓500隻蚊子!」蝙蝠可以防治害蟲,世上一百多種果樹中,有部分依靠蝙蝠播種、傳播花粉,但是都市化加劇,棲息環境遭到破壞,世界上共有1100多種蝙蝠,其中一半正面臨危機,使蝙蝠族群驟減。聯合國環境署透過「蝙蝠年」活動,讓人們更加瞭解蝙蝠習性,以及牠們對生態和環境帶來的利益,並加強保護意識。
為響應蝙蝠年活動,由臺師大生科系主辦,台灣蝙蝠學會等合辦的研討會,希望透過蝙蝠等動物研究,加強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籌畫者本校總務長吳忠信,同時是台灣蝙蝠學會理事長表示:「邀請各國相關學者來台,以研討會形式,讓臺灣對動物行為、蝙蝠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學術舞台上提升能見度。」
研討會於10月29日、11月1日上午,分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熊貓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舉行,期待國際蝙蝠年活動讓更多民眾認識蝙蝠。蝙蝠保護不能沒有你,守護地球多樣性,更不能沒有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