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每年中元祭儀為特色的新竹城隍廟,自十九世紀中葉起成為地方重要政治象徵及活動場域。由新竹城隍廟祭儀之歷史來看,不難發現自建廟百餘年後的1850年代起,民眾參與增加及地方士紳藉以號召的痕跡。這一變化的社會脈絡,是在地方不安和戴潮春事件等事件影響下,地方重要士紳家族在地方武裝化的氛圍下運用以動員的一種表現。但光是地方大事或經濟發展,並不足以解釋為何是城隍廟,而非其它受歡迎廟宇。地方社會至十九世紀中期的發展,及重要士紳間建構影響力的方式,讓他們以新竹城隍廟在地方行政體系代表的正統性為訴求,也就是運用新竹本地社會發展脈絡,產生地方獨有的認同,並隨着著此地政治與經濟地位在十九世紀末日益邊緣化而愈發顯著。城隍廟中元祭儀發展的歷史,是清代國家符碼化,影響地方社會長期以來形塑地方認同的一個例證。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