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新識】經理人的哲學課,「慢活」讓決策力再進階!

結束日期:2021-01-24 17:00
活動類別:學術活動
報名方式: 付費購票入場
活動網址: https://www.sce.ntnu.edu.tw/home/course/detail.php?course=1094L001
參加對象: 教職員,學生,校友,其他,
聯絡人: 王先生
連絡電話: 02-7749-5840
電子郵件: tomwang@ntnu.edu.tw
在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慣習中,按下暫停鍵,思考工作對我們的意義,探討工作與個人健康、家庭生活、社會責任的關聯。工作除了讓我們得以溫飽、維持家計,也能直接間接地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然而,現代人的工作型態卻也造成生活的異化,限縮了人性當中自由與創造的潛力,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疏離,甚至因而對自己的生命價值產生懷疑。
我們將透過哲學與美學的思路,在工作坊中結合參與者的實際經驗,探究以下主題: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如何克服異化的工作型態?是否有具體途徑能夠在工作中以更加自由與創意的方式展現個人價值、對社會做出貢獻。
「慢」是一種減法思維,現代人求快,要得太多,讓我們的感官與思維失去品味生活的能力。「慢的生活美學」追求有品質的生活,對於具有自由與創發性的工作方式來說至關重要。
本課程從現代人生活與職場中的普遍問題出發,透過哲學文本的閱讀結合職場實例的討論,藉此面對生活與職場中的「感受」及其異化狀態,調整判斷與決策的模式。目標是讓參與者慢下來,打斷思考慣習,在沈浸式的閱讀節律中,感受梁實秋故居的人文氣息,接受思考撞擊帶來的創意與樂趣。
【課程特色】
本課程由師大國文學系劉滄龍主任與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許書瑋教授規劃授課,並由圖書館與進修推廣學院共同主辦,課程以兩天的工作坊形式在梁實秋故居上課,以慢板的方式閱讀、討論分享「慢」的生活美學。
*為保持課程品質與梁實秋故居空間舒適氛圍,本課程採精緻教學,限定15人額滿。
【課程目標】
- 反思現代生活與現代工作的困境與意義
- 討論慢讀、漫活與生活美學對於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的意義
【上課方式】
教師帶讀與討論文本,參與學員結合生活與職場經驗以作業的方式分享自身的慢板生活技藝。
【課程大綱及進度】
一、工作的意義與工作真的有意義嗎?(1/23 9-12時)
- I. 急躁的工作與工作者的異化(Alienation)
- II. 失衡的生活與意義的喪失(Anomie)
- III. 找回「品味」生活的本能
- IV. 討論:慢板的生活技藝
- 慢遊故居(1/23 13:30~14:00) 故居導覽
二、慢讀尼采(1/23 14:00-17:00)
「緩慢已經不僅成為我的習慣,也成了我的品味」──《曙光》(尼采,1881)。
I. 慢讀《曙光》
II. 關於尼采的緩慢的閱讀技藝
III.《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選讀討論
- 慢活老莊(1/24,9-12時)
I. 慢讀《莊子》
II. 莊子思想中的靜心之道與行動方式
III. 瑞士漢學家畢來德《莊子四講》
- 淡定的生活美學(1/24,14-17時)
I. 新/快/強/多 vs 舊/慢/淡/少
II. 法國漢學家于連《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
III. Leonard Koren《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IV. 坐忘與忘「慢」
V. 討論:慢板的生活技藝
【梁實秋故居】臺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
梁實秋故居建於1933年間,最早是臺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住所。光復後,改制為省立師範學院教職員宿舍,陸續由張儒林、梁實秋、甯杼等人入住使用。2003年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梁實秋故居」為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2005年進行梁實秋故居調查研究,並於2010年至2011年進行修復並保持故居基本風貌。現已成為深具歷史人文意涵的著名地標。
FB:https://www.facebook.com/pg/ntnu.theLianghouse/about/?ref=page_internal
官網:http://archives.lib.ntnu.edu.tw/theLianghouse/index.jsp
地圖 : https://www.google.com.tw/_/chrome/newtab?ie=UTF-8